【我区我主场.屯门】玩乐教室见人情味 社区营造凭信任

撰文: 投稿
出版:更新:

社区营造的动力是发自社区内的居民倾注的心力和想像力,这些运动莫不是居民自发,非官僚自上而下所规划。社区营造可令社区的互相信任和投入更高,集体促进社区发展和提升区内生活水准的能力。

文:谭复生( 树仁大学社会学系毕业生,社区人士)

社区营造,本质上是居民基于所住的地方,形成社会资本,令社区的互相信任和投入更高,集体促进社区发展和提升区内生活水准的能力。近年,香港的社区营造运动此起彼伏,从湾仔蓝屋音乐会,到深水埗社区雪柜,再到天水围流动街坊书柜。这些运动莫不是居民自发,非官僚自上而下所规划。由此可见,社区营造的动力更多是发自社区内的居民倾注的心力和想像力。

从居民自发活动 倾注想像力

一次前往屯门做活动义工的经历,让我目睹了社区营造的过程。担当活动主办的朋友在街头设置了一个流动玩乐教室,招徕小朋友前来摊位,教他们游戏规矩,然后和他们一起玩。摊位刚刚摆下没多久,不少路过的家长和小朋友因为好奇走过来,没过多久笑声就不断响起,空气洋溢著乐也融融的气息。

屯门区的一次社区活动,吸引区内居民参与。(资料图片)

我在流动活动教室中负责做问卷调查,街坊的回答让我真切感到社区的营造。那些家长抱怨,屯门太少儿童玩乐设施,让他们的小朋友往往在补习以后,只能用手机或者电脑游戏解闷,让他们颇为烦恼。流动玩乐教室让他们喜出望外,给小朋友可以玩更多益智游戏,而且认识多点小朋友拓阔圈子。这,就是一个社区凝聚的起始。

难忘婆婆留小孩予“陌生人”照顾

其中,让我最难忘的是屯门街坊邻里之间的信任。在教室举办了几次以后,一个小女孩跟她的婆婆一如往常地来玩桌上游戏,婆婆在一旁观察及等待。过了一阵,婆婆跟小妹妹说:“跟哥哥好好地玩,玩完就回家喇,婆婆要先回家煮饭,你可不要到处走呀!” 对于婆婆而言,流动玩乐教室的所有人都只是见过几面的陌生人而已。可是,她愿意信任这群社区的“陌生人”,并将她的孙女托付给这些搞社区活动的陌生人。这份信任,正是社会资本的关键。

自从步入现代社会以后,社区经济逐步被奉行工具理性的商业机构取代,城市化也让地域之间的关系不再那么密切。但是,这份经验让我了解到,社区营造虽然在现代化的社会里有相当的难度,但是只要有心人找到社区的共同需要,用心服务,社区内的信任也可以逐步培养出来,重构社区。

(原文标题为《社区营造,事在人为》,现题为编辑所拟。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如有任何对社区的意见及评论,欢迎各位投稿至“我区我主场”社区专栏。有意投稿者可将文稿经电邮传送至 cr@hk0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