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01社区伙伴】活在网络同温层:唔敢喺网上发表社会言论

撰文: 刘𨥈筠
出版:更新:

尽管于网络上活动曾遭到针对攻击,但Nise深信仍有很多有心人善用网络力量,组织义工队伍和互助社群,默默推动文艺创作、进行公众教育、发动社会创新。

Nise于2012年参与平等分享行动。(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网络世界强大,不少社会公民运动亦是透过网络力量集合同路人,文化及媒体教育基金行政及项目统筹的苏丽婵(Nise)是参加者、甚至是组织者之一,当中最大感受的是2012年的平等分享行动。“很多不相识的个人,透过网络走在一起,分享信息、需要、感受和看法,并相互支持、互补,我想这个是我在互联网的蜜月期。”

随后,Nise希望利用空余时间透过社交媒体去鼓励身边人关注社会问题,因此特意选择时间较为自由的正职,例如经营合作社及楼上小店、写专栏、兼职小型NGO的项目统筹等⋯⋯当工作均与网络密不可分时,Nise 发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我办小店𠮶阵,一开始喺Facebook卖广告,真系帮到生意,但如果冇落足够广告,根本就冇生意。结果,Facebook广告反而变咗我铺头核心咁。”Nise请教同行的经营之道时,才发现要请专业水军,开假户口才能推高销售量。“究竟系我用紧网络,还是畀网络操控?”这个问题成为Nise心中对网络最大的疑问。

经营小店令Nise体会到网络界。(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除此以外,过去的政治争议事件亦令Nise观察到网络欺凌的现象。占中时期,Nise经营合作社,以商户身份分享占领的影响。片段放在Facebook后,随即引来热烈的回响。“大家喺互联网互相指责、分门分派、冇沟通,只要立场唔同就被针对、起底,甚至被网络欺凌。”

Nise于占中时期正于铜锣湾经营合作社。(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发生不愉快事件后,Nise随后几年也不敢于网上表达意见,生怕被网络欺凌,个人私隐被公开,受到骚扰,久而久之只活在同温层的安乐窝中,接收的资讯十分局限,情况并不理想。Nise直言网上假新闻泛滥,扭曲和失实的资讯透过讨论区、KOL等发布,亦令真假资讯难以分辨。

尽管网络力量可见破坏性,但Nise深信仍有很多有心人善用网络力量,组织义工队伍和互助社群,推动文艺创作、进行公众教育、发动社会创新。“好似前排台风山竹袭港,将军澳居民,就透过网络动员,重建海旁缓跑径,结果,一个人嘅呼吁同行动,变成一股社区力量,喺灾后为香港带来喜悦与希望。”

于机缘巧合下,Nise开始为文化及媒体基金会筹备“网络公民奖”。本届公民奖主题为“网想社区”,希望呈现网络公民如何透过互联网的空间,去想像、重构、书写和呈现香港,以及里面的社群和社区生活。公民奖亦设立提名机制,鼓励公众提名在网络上营造和重构社区的项目,展示公民对香港的愿景。

“网络公民奖2018”

参赛作品资格:

1. 报道内容涉及本地公共事务 2. 于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9月15日在互联网首次发布 3. 参赛作品可个人或集体制作,以非牟利为原则 4. 内容不能涉及诽谤个人及团体,或煽动仇恨 5. 作品参赛后须采用弹性授权方式,如Creative Commons,以便在网络流通

参赛方法:可自行报名或提名他人参赛(须获作者同意)报名截止日期:2018年10月31日报名详情:https://www.cmef.org.hk/支持媒体:香港01

“01社区伙伴”招募中!立即联络我们,成为01社区伙伴,利用01平台,凝聚各个社群! 查询电邮:cr@hk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