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历史.郑宝鸿】打小人胜地“鹅颈桥”竟非坚拿道天桥?!

撰文: 政策 ‧正察
出版:更新:

鹅颈桥底打小人,打到举世闻名,但你又知唔知鹅颈桥系边条桥呢?是现时车水马龙、通往红隧的坚拿道天桥?错了。等掌故专家郑宝鸿带我们去打小人胜地,听讲那位置可以看到以前“正牌”鹅颈桥的一部分!

你又知唔知鹅颈桥系边条桥呢? 是现时车水马龙、通往红隧的坚拿道天桥?错了。

香港历史博物馆名誉顾问郑宝鸿谈到,坚拿道取名字Canal(运河)的音译,因为早期铜锣湾、跑马地、湾仔一带布满沼泽,卫生条件恶劣,到1850年代,港英政府和怡和洋行联手疏通河道,兴建了一条运河Bowrington Canal(鹅颈涌)。为了方便市民横过这条运河,遂兴建了一道桥,名为Bowrington Bridge(宝灵桥),华人又称作鹅颈桥。

香港历史博物馆名誉顾问郑宝鸿谈到,坚拿道取名字Canal(运河)的音译,因为早期铜锣湾、跑马地、湾仔一带布满沼泽,卫生条件恶劣,到1850年代,港英政府和怡和洋行联手疏通河道,兴建了一条运河Bowrington Canal(鹅颈涌)。(“政策.正察”提供)

有鹅颈,还有鹅头鹅尾

一条笔直的桥怎会叫作“鹅颈桥”?与铜锣湾地形有密切关系:

利园山早期叫做鹅头山,延伸到这条桥好像鹅颈,所以叫做鹅颈桥,当时还有一个地方叫鹅尾山,就是现时的医院山,律敦治医院所在的位置。
香港历史博物馆名誉顾问 郑宝鸿

当时桥上还有电车轨,电车站设在桥上,形成影片中展示的经典画面。时至今日,这个电车站仍屹立在坚拿道桥底、湾仔消防局对出,你又能否想像中当年桥下是运河水、还有船只泊岸?

+7

三十年代填海 运河和鹅颈桥变身

1930年代湾仔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填海,运河填平了、升高了,鹅颈的“桥”不复存在,变成了轩尼诗道的一部分。

到了1960年代,为了方便车辆进出红磡海底隧道,兴建了坚拿道天桥,但很多市民已习惯称呼打小人的桥底为“鹅颈桥”,把旧有的小桥和今天的大型天桥混为一谈,郑宝鸿笑言:

好多人误会了这条(坚拿道天桥)是鹅颈桥,其实这是错误,现时的轩尼诗道才是以前的鹅颈桥。

▼“鹅颈桥”的真正位置▼

【本文获“政策.正察”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