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点论政|如何促进旅游业发展?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不久前,旅发局公布了最新2023年的数据,初步全年访港旅客数字是3,400万人次。虽然跟疫前2018年全年旅客6,500万人次的数字相比,数量只恢复到刚过一半,但当中也有“亮点”。例如在去年来港旅客中,占一半的都是过夜旅客,比例高过疫情前。他们平均留港3.6晚,也比疫情前长。另外,东南亚市场复苏的速度很亮丽,来自菲律宾和泰国的旅客量,在去年12月已经超过疫情前的水平。

来稿作者:刘仲恒

旅游业是香港的支柱产业之一,访港旅客回升可以直接刺激零售业。去年上半年的零售额跟前一年同期相比,上升了两成到2,050亿港元。旅游业既然这么重要,就很值得政府和业界认真思考,该如何促进旅游业的复苏和发展。

自疫情开始以来,全球的旅游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游客追求以自然、艺术和文化遗产为主的深度游、文化旅游和绿色旅游,而不再是购物和娱乐。这方面的发展方兴未艾,有人估计过,全球对文化旅游的需求在未来10年里很有可能会以14.4%的复合年增长率高速增长。到了2033年,预计全球文化旅游的收入将达到约230亿美元。与此同时,自由行旅客的数目也在增加。跟其他类型游客相比,自由行“散客”的消费能力更高,也更热衷于享受当地美食和庆祝地方节日和假期那样的高质素旅游体验。

既然旅客口味已变,我们提供新的“产品”来迎合,那是天经地义的。其实香港旅游方面的“宝藏”很多。在这互联网的时代,通过线上内容推荐热点和活动的效益很好。最近,笔者有一次去鹤咀远足,那里过半的游客都是从内地来的,听见他们说鹤咀便是内地某网红推荐的,因此他们去了那里“打卡”。小红书、抖音、微博和哔哩哔哩等都是内地热门的社交媒体平台,我们可以考虑跟他们的KOL和博主合作。他们来香港看过了,就会把自己来港的亲身体验在线上推广,做到一呼百应的效果。

如果游客前往广东道和铜锣湾的名店购物已经“不合时宜”,那不成问题。港岛的中环旧城区和九龙的深水埗等地区,可以为深度游旅客提供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另外,香港的户外景点也多得很,很多行山径、沙滩和离岛都很有特色,对访客的吸引力很大。

当然,香港也是世界最著名的美食之都之一。在去年,香港便有五家餐厅跻身亚洲50家最佳餐厅之列。香港是个中西文化荟萃的城市,我们的美食也反映了多元化美食大熔炉的美誉,具有别人无法替代的特色。

总而言之,推动旅游产品和服务多元化是大势所趋。我们必须多探索国际体育和音乐活动、节庆、健康和医疗旅游产品等,才能吸引更广泛的游客,也才能保持本港旅游业的竞争力。

作者刘仲恒是放射科专科医生、香港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团结香港基金顾问。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