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言广达|2024元旦启示:旅客度岁新模式 思维配套要跟上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新一年元旦日,大批内地旅客在观看跨年烟花之后滞留香港,在媒体前怨声载道,有人直言“以后不再来港跨年了”。事后特区政府与运输业者回应,主要点出大批旅客因交通情况堵在路上,车进不去关口又出不来市区,结果政府向大巴公司提前叮咛、增加车流的想法全盘落空。事实上港元汇率高企下,旅客来港过夜的吸引力必然不大,政府亦预估内地旅客会回流北上,近年来两地口岸设施虽强化不少,然而硬件的强化后人手未能配合,很多口岸二十四小时通关仍未能跟上,遗憾元旦日要旅客在关口庆祝!

来稿作者:黄进达

要搞好旅业岂能配套落后

前车可鉴,启德邮轮码头配套不足让千名邮轮客被困码头的事件其实不远。这次事件几如模组复制,当局有评估额外公共交通需求并“通知”市场自行增加运力,就仿佛把工作完成了。现实却非常残酷,显示政府对于游客重临缺乏准备,连基本交通接驳也做不好。这个亦使业界对于当局要“说好香港故事”的主旋律任务,产生出一些质疑。

比如高速公路也会有行车线在指定时间为巴士专用,用以疏导出市区交通。这回元旦烟花汇演,从特区政府当局的事后回应,局方早已预见大批旅客会来港并有意在活动后返回内地。目前唯有落马州/皇岗口岸及港珠澳大桥能进行二十四小时通关,面对一期一会、可以预见的大量人流,政府是否已经有合理考虑,让香港各区的旅游大巴能避免幽灵堵车(Phantom Traffic Jams)的情况,已经非常值得讨论。

其实全面通关至今已经足足一年,在喜迎内地旅客回流香港的同时,香港却因配套而产生出几宗经典的头条新闻。前有土瓜湾“立食”两𩠌饭事件,后有邮轮码头出问题,归根究底在于现行配套包括基建与及人手都落后于现实所需。缓解问题,在一时三刻可以用行政方式或加强人手去关注,但长期还是要在通盘了解新时代的旅客所需,与及结合地区发展,长远作出根本性的转变。关口大巴专用道、市区大巴停泊处、游客用餐区,这些题目全社会都已经持续讨论了很多次。

与其疏导不如引导,促旅客留港消费才是根本

要搞好“盛事香港”,香港就要有一种觉悟,时刻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一同分享市场与资源。作为载体,这些盛事在设计时,都要考虑到除了单一活动以外,让旅客能够心甘情愿的留港消费。去年内地淄博市在五一黄金周假期间,当地政府为防止酒店房价过分涨价,推出全市酒店价格封顶措施。此举当然在香港的自由市场中并不适用,但当地政府对于市场的观察入微,必成为各地为政者的上佳参考案例。且看内地游客在社交网页如小红书等,大骂香港服务态度差、消费昂贵,仿佛就是流量密码。

即日游客选择不在香港过夜,来回逛一天,对于本港的经济难以产生大的杠杆效益。大时大节动辄上千的一晚的酒店房间,对比内地城市性价比略低,这个是硬伤。笔者认为,香港必须在旅游产品上加强研发,产生高增值文旅体验。香港以往较少思考本地公众、内外旅客对文化旅游消费的满足点,其实杀情之后,旅客已不再满足于获得纯感官层面、游山玩水的享受,更倾向于消费在“体验式、参与式、社群式”的文化体验,针对这种消费人群,研发“个性化、仪式感、品质型”的深层文旅产品,应是业界紧跟消费趋势的一个方向。

同在元旦日,特区政府落实沙头角第二陪段开放,笔者亦作为青年代表随邓炳强局长一同去体验当区最新地道景贴和美食。充满人气的中英街重拾昔日的繁嚣,以地方文化为主题的壁画结合打咭点,让人耳目一新。笔者乐见沙头角经过基建配套后的成功改善,以此作参考,希望香港能开发更多具有本地特色的游人好去处,展望香港新一年文旅发展兴盛,处处开花。

作者黄进达是经民联旅游事务委员会主席、香港菁英会副主席、重庆市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委员。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