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沛良|疫后香港需打造独特旅游体验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旅游业是本港四大支柱行业之一,对促进经济增长、保障就业市场起到重要作用,2019年本港旅游业占GDP约3.6%,雇用人数占整体就业人口约6.0%。过去几年,疫情令旅游业陷入寒冬,停滞不前。2021年旅游业占GDP的比重跌至0.1%,其就业人数亦大幅缩减,约占整体就业人口的0.6%。及至年初香港全面恢复内外通关,社会各界都对振兴旅游业有很多期待,希望可以逐步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

来稿作者:陈沛良

本港租金一向位于全球前列,戴德梁行日前发表《全球主要零售大街》报告指,香港尖沙咀在今年全球最昂贵购物地段排名第三,在亚太区蝉联第一;铜锣湾和中环则分别在亚太区排名第二和第八。本港商舗租金虽然于疫情期间有所回落,全面复常后已逐步回升并有持续上升的趋势。不过,本港市道恢复情况却未如预期,今年前九个月的访港旅客仅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五成左右,尖沙咀广东道一带商舖空置率仍达约10%,同时旅客的观光模式和消费需求,亦与疫情前有较大变化。

疫后旅游模式转变

旅客重临香港,不再热衷于“买买买”,尖沙咀广东道名店少有再大排长龙。香港一直以来都有“购物天堂”的美誉,但近期受到美元强势的影响,港元在与美元挂钩之下汇率亦较高,奢侈品价格相对其他旅游城市高,大大影响了游客来港消费意欲。价格优势不再,同时香港亦面临跨境电商、海南免税岛等其他地方的激烈竞争,购物吸引力自然下降。

诚然,货币汇率在短期内对旅游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汇率是难以控制的因素,亦引证只靠购物去吸引游客,欠缺持久性和独特性。面对旅客消费模式转变,我们要探讨的,是如何从其他方面去打造香港独特的旅游特色,提升香港的旅游竞争力。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打开小红书等内地社交平台,不少旅客分享他们来香港旅游时的攻略:例如“跟著港片去旅行”、“跟著港剧去打卡”,不少人热衷去旺角、油麻地警署、麦当劳道等特色建筑物和街道打卡,甚至有法律背景的旅客去到高等法院旁听聆讯。种种新奇的旅游攻略,都反映了游客对香港独特文化的兴趣,并追求深度游及个人化的旅游体验。

笔者见到当局亦顺应新的旅游趋势,今年上半年香港旅游发展局与小红书推出的“香港旅行时光机”和“艺起游香港”两个项目大获好评,带来超过两亿的总曝光度。早前旅发局和小红书再次合作,以城市漫步(Citywalk)为主题,推出五条具有不同特色的“香港漫步指南”路线,获得良好反响。

香港是中西方文化荟萃的国际都市,传统和现代文化随处可见,这些正正就是香港独特的吸引力,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可为旅客创造更丰富多样、新鲜的旅游体验。有早前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当局要更加深入挖掘香港潜在的文化要素,包括广为流传的影视作品、建筑物背后的历史文化等,对游客热衷的打卡点进一步整合成为文化旅游线路,借助社交媒体大力宣传。同时亦要做好各项设施配套和秩序安排,令旅客有满意的体验。

推广蓝绿色旅游

此外,香港拥有大量独一无二的自然风光和郊野公园,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山峰、离岛等离市区不远,城市景观与自然风光并存,甚至半个钟就可以抵达,交通便利,并且大多不收入场费,受到不少内地和国际旅客欢迎,有天然优势发展绿色和蓝色旅游。不过当局目前的规划较为粗放,欠缺旅游元素和旅游配套,例如洗手间和旅客服务中心不足、郊野通讯网络不稳定、缺乏自然生态资讯等。在最新公布的《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中,当局提出要在北都建设蓝绿康乐旅游生态圈,笔者希望当局更为系统规划和细致部署,擦亮自然风光这张名片。

发展旅游业,除了提振经济、带动就业,亦是向世界说好香港故事的一种途径。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发掘香港更多独特之处,吸引更多旅客来香港旅游观光,亲身体验香港文化、欣赏自然风光,让旅客成为真实香港故事的接收者、参与者和传播者,向世界展示香港的独特魅力。

作者陈沛良是立法会议员(选举委员会界别)。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