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巴士路线审批争拗多 宜增加透明度保障乘客最大利益
西贡十四乡未来将会接近1万个单位落成,区内5条新巴士路线近日传出由城巴中标,掀起不少争议。事件在网上讨论度颇高,有巴士专页直斥城巴服务差劣竟能中标,十分“黐线”;非巴士迷则可能只关心车费,附近居民就担心城巴是否有能力及有足够车辆服务多条新路线。笔者认为,今次事件更值得探讨的,其实是运输署按甚么准则批出新区路线,如投标者服务不达标,又是否有任何惩罚机制处理?
来稿作者:丁海澄
先说说十四乡的地理位置,这个西沙路沿途十四条乡村的区域理论上属于大埔区,但隔了一个吐露港,位置其实是西贡北,即在马鞍山与西贡之间。数年后这里的人口将大大提升,因有46幢16至31层的分层住宅将落成,规模媲美沙田第一城,故运输署早前建议开办5条全新巴士路线并招标。网上有一个奇怪说法,指今次是运输署“分猪肉”,城巴获十四乡5条新路线,而传闻九巴亦会夺得大埔富蝶邨3条全新巴士线,算是“打和Super”。如果属实,那不如以后新区路线任两间巴士公司自己猜拳决定,两边平分就算了。
招标新区路线,运输署应该有一系列客观准则决定营运权谁属。有比较熟悉审批程序的巴士迷曾在网上指出,价钱、班次、服务车种及有否提供转乘优惠等都是考量条件,但以上种种都只是投标者作出的服务承诺,当中署方是否有加入一些营办同类路线往绩,作为审批考虑?这无从得知,因署方在这方面的透明度一向不高。况且,署方从没有公开中标的内容,市民无从得知营办商有否兑现承诺。
根据“香港巴士大典”,城巴在十四乡这个区域完全是“新丁”,在2017年才有两条过海隧巴682A、682P线的特别班次在此营运,这亦是十四乡一带首两条过海隧道巴士线。本身在这区域营运的是九巴,包括99及299X两条路线,分别往返西贡及马鞍山。近年亏损严重的城巴(以往叫作新巴及城巴),频频抢占新区路线,年前夺得4条粉岭皇后山来往市区路线后,又再获批6条屯门54区的路线。
然而,皇后山及屯门54区(和田及菁田邨)的营运情况,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北区区议会主席罗庭德日前指出,皇后山邨及山丽苑居民已入伙将近两年,部份城巴巴士线仍然班次疏落,甚至一日只有零星数班不合街坊出行时间的班次,“永远以客量不足为由任由现有路线自由发挥”。他更称城巴以欠缺新界地区车厂或人手不足为由,一直没有改善服务。
同样地,和田及菁田邨也有同类乱削班次的投诉,所以facebook专页“USHB.net”日前发帖批评城巴投得十四乡路线是“痴线”,并以“屎水”称呼城巴。这花名的由来是因城巴现时的大股东为善水资本,有巴士迷称城巴为“善水”,但部分人认为其营运“好屎”,故称为“屎水”嘲讽。事实上,多年以来,一直都有巴士迷质疑,究竟运输署有何评审准则,不明白为甚么劣迹斑斑的营运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可以多次获得“奖励”中标新区路线?
笔者认为运输署必须加倍认真处理乱削班次及脱班问题,尤其是新区。皇后山的情况与十四乡有些相似,两者同样有大批新居民,位置与最近铁路站有一段距离,当日后城巴如果做不到投标时的服务承诺,重蹈皇后山的覆辙,令居民怨声载道,是否有任何后果?暂时看来,运输署似乎是无一个明确如港铁班次延误的惩罚机制。
运输署决定任何路线的经营权,大前提一定是保障乘客最大利益,笔者认为,同类路线的营运往绩如脱班多、乱削班次、意外纪录高等等,这些都会影响乘客出行便利及安全的因素,在审批时应该要占比较大的比重。甚至应要设“黄牌”及“红牌”制度,当有巴士公司严重不达标,劣绩太多的话,就应被禁止投标新路线一段时间,以收阻吓作用。笔者相信,当局如可大幅增加审批透明度,就可避免如今次中标结果的争拗,同时亦令巴士公司更清楚本身不足,力求改进以在日后有能力投到更多路线经营。
作者丁海澄是90后自由工作者,本科主修酒店管理及旅游业,大学期间曾当逾十份的前线及后勤兼职。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