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珮帆|乳癌筛查 应加大力量
笔者一直关注乳癌防治工作,曾于2019年带领民间团体等相关持份者到台湾实地考察当地就乳癌管理推出的不同政策措施,并于2021年成功争取政府当局推行首个“乳癌筛查先导计划”。目前政府推动的乳癌筛查主要以风险主导,即市民需具备一定风险条件才能获资助筛查,受惠人数因而受限。
来稿作者:葛珮帆
根据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资料显示,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在过去数十年间呈上升趋势,并占2020年本地女性癌症新症总数的28.4%(4,988宗个案),是本港女性第三位致命的癌症。早期乳癌会使用外科手术、电疗、化疗和标靶药等进行治疗,而且会有较佳的治愈率。但针对较晚期或高风险乳癌,如三阴性乳癌和HER2型乳腺癌,虽然现时有新型药物、免疫疗法等延缓病情,以提升病人存活率及生活品质,但整体治疗成本相对较高。
政府原先预期至今年9月会有48,000名妇女参与筛查,但根据政府回复笔者在5月立法会大会的书面质询,截至今年3月底实际只有19,300人完成乳癌风险问卷评估,当中有5,475 人获转介进行资助乳房X光造影筛查。相信有关数字反差除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之外,也反映政府对广大妇女宣传乳癌筛查力度不足。虽然很高兴得知政府将在今年底推出下阶段的乳癌筛查先导计划,但如果评估准则、检查技术等细节未有改善,成效难有大变化。
据资料现时八成四乳癌患者并没有家族史,可见新一轮计划不应只停留于风险因素,而应该参考台湾等地,加强BMI、运动习惯等个人风险因素的比重,甚至利用更全面的3D造影筛查,使更多忽略自身乳患风险的妇女受惠。加上目前各地区康健中心和康健站已运作一段时间,有条件在防治乳癌上担当更重要角色,做好公众教育、早期筛查、专科衔接以及公私营合作。现时私营医疗机构在乳癌筛查及治疗已相当成熟, 服务量亦能有助分流公营医疗机构,尤其是专科治疗跟进的需求。
笔者建议政府应积极加强早期乳癌筛查力度,进一步保障妇女健康,长远降低防治乳癌的整体医疗开支。未来笔者会继续推动政府加强乳癌防治工作、 监察相关政策及措施的执行情况。同时会联同其他议员继续关注乳癌相关政策,反映市民意见。
作者葛珮帆是立法会议员(选举委员会界别)。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