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北都拟建环保园 可为本港回收业开创新篇章

撰文: 01多声道
出版:更新:

近日环境及生态局就促进本港回收业发展,提出研究在北部都会区建环保园,并加强对环保园租户支援,包括研究修改部分租约条款,增加租户的业务弹性。当局此举值得肯定,若能有效落实,有望在新发展区做好垃圾分类的配套和规模,并重新规划环保产业发展,扭转过往本地回收业发展缓慢的困境,但也要吸取过往的相关教训。

来稿作者:林俊文

局方早前表示为解决环保回收用地不足,正研究在不同新发展区预留土地,供环保设施或环保业使用,并探讨以一地多用等方式提高用地效率,其中包括研究在“新界北新市镇和文锦渡发展”预留土地扩建环保园,将余下土地进行招标以配合合适的回收再造业发展。提起本港的回收再造业,相信不少市民都会想起纸包饮品盒回收厂的风波,这座位于元朗工业邨的回收厂,去年因不获业主科技园公司续租遭逼迁,反映了本地回收产业的两大问题,一方面政府和科技园公司欠清晰规划,令签约时有错误预期。而这种“商场租约式”的断断续续短期租约,难以长远培养环保产业在香港落地生根。另一方面,不少业界人士指出那是简单回收公司,技术含量不高,即使再苟延残喘、苦苦经营,都难以建立具效益的高增值回收产业链。

故此,未来北都环保园应列明在三年租约的合约中,只要达到指定条件,例如管理、营运状况理想、收支平衡就可享有续租权;即使最终不符合续租条件,亦应酌情提供后备方案,包括提供适合搬迁的土地。另外,既然当局拟于北部都会区建环保园,就应要有清晰的土地规划、善用地理上靠近内地的优势、加强和内地的合作,建立高增值回收产业链,包括处理电动车退役的锂电池等,故租约中应让租户引入新技术增加回收成本效益。例如引入化学回收技术,利用化学过程将塑料和其他材料分解为其组成部分,然后可以用这些部分创建新产品;引入先进的分选技术,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技术,更有效地分类和分离不同类型的废物材料,提高回收效率,同时减少回收材料的污染。

“基建先行”的原则不单适用于住屋,对产业发展同样重要。企业知道土地使用期的长远规划,才会够胆投资,然后发展出新的创科国际品牌。深圳去年就推出了《深圳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和空间布局实施方案》,就回收产业作出规划,加快垃圾收运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一体规划建设、一体融合布局,推动再生资源行业规模集约、高效联动、一网统管。随著去年尾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和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签订‘推进深港生态环境科技交流合作备忘录’,希望两地能加强在回收产业的合作,配合拟建北都环保园的规划,为本港回收产业开创有利条件。

作者林俊文曾任职外资和本地发展商社区关系部,历年来与负责城市规划设计、物业设施管理、建筑、楼宇维修和工程管理的专业人士合作。文章的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香港01无关。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