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声道|电动车要普及 必须先解决充电位分布失衡

撰文: 01多声道
出版:更新:

电动车龙头厂商Tesla早前宣布,因制造工艺及成本控制改善,调整其部份型号价格,最高减幅达14.7%。随著制造商的努力,电动车制造成本将持续下降,本来有助促进电动车的普及和推广,奈何本港充电位不足、分布失衡问题持续,大大打击了车主转用电动车的意欲,长远亦影响争取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来稿作者:蔡裕龙

本港许多电动车车主都饱受有车无电充之苦,上届政府发表的《电动车普及化路线图》目标为2025年有不少于5,000个公共充电器。截至去年底,全港确实已有5,434个公共叉电器,同比增加738个,这数量看来是提前达标,但成功跑数并不等于解决了问题。由于当中分“慢叉”、“中叉”及“快叉”,不同充电器的叉电所需时间差距甚大,“慢叉”充满电需时差不多19小时,“中叉”及“快叉”的分别约8小时、2小时;可是现时“快叉”仅有998个,占整体约18.4%,“中叉”2,983个,占54.9%,余下的1,453个都是乏人问津的“慢叉”标准充电器,暂时亦未见政府有淘汰“慢叉”的时间表。

政府2021年公布电动车普及化路线图,未来将增加公共充电站,并考虑实施充电收费制。(资料图片/余俊亮摄)

除此以外,这些公共充电器分布严重失衡,新界区明显偏少,其中大埔更仅得67个,而村落多而需求较大的元朗区,亦只有221个充电站。相反,发展已趋稳定的港岛区,例如占地较少的湾仔区,现已有380个、中西区更有多达392个。这反映当局只按现时情况布局,欠缺前瞻性,令资源错配。众所周知,随著未来北部都会区将成为本港中心地带,区内人口快速增长、公路持续增多,驾驶需求也会上升,未来电动车活跃行驶地区势必转向新界,元朗区、北区等充电站需求必定大增,政府应集中在这些地区建设充电站,方为上策。

数据显示,今年首两个月本港电动车增长已逾4,000辆,即平均每9.5辆电动车争一个公共叉电位。欧洲议会亦于3月正式通过法案,2035年后将禁止销售新燃油和柴油汽车,意味著电动车将很快成为主流,香港未来的汽车市场亦会有类似改变,故充电位不足及分布失衡必须尽快解决。当务之急,除了将“慢叉”升级外,未来也应以设立“快叉”公共充电站为主,政府亦应全面研究全港电动车车主分布,包括研究各区需求,妥善规划未来兴建的位置和时间表,平衡不同区域之间的充电位数量和供求。

随著电动车日益普及发展,政府也可把握这个机遇,积极引导市场转型,进一步鼓励车主转向使用洁净能源的车辆,尤其要加大力度推动商用车转为电动车,这当然要同时提供配套,建设更多充电站方便商用电车“快叉”是重点之一。政府可与商界合作,推出措施提供诱因,例如税务优惠、津贴,以鼓励发展商在停车场或商场等项目增设更多充电位。

行政长官李家超率领立法会考察大湾区,议员陈绍雄在深圳提到香港的电动车推广,表示充电设施极不普及。(李家超facebook)

据去年《深圳特区报》报道,截至去年11月底,深圳全市累计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约12万个,当中包括公用快充3.8万个,其中月亮湾充电站项目,最快5分钟已可为电动车充电近八成。政府可考虑引入相关技术于本地大规模推广使用,并推动本地减碳同时亦引入内地以至世界各地的先进电动车、充电设施的技术,显示积极迈向低碳社会的决心,这同时也有助吸引全球资金、企业和人才来香港发展。

作者蔡裕龙从事资讯科技行业多年,现职金融公司资讯科技经理。文章的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