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香港基金|加强线上服务 提升青年精神健康水平
随著口罩令解除,香港宣告全面复常。然而,香港市民的健康仍存在不少隐忧,特别是青年的精神健康状况。本地组织去年向12至25岁的青年进行调查,发现有近7成受访者受到不同程度的精神健康困扰,更有三成受访者未有寻求协助。
来稿作者:周嘉俊、夏楠
事实上,政府在疫情前已推出了一系列服务以提升青少年精神健康水平。政府早在2016/17学年开始推出“医教社同心协作计划”,为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学生在社区和校园提供支援。该项目主要通过跨专业、跨界别团队的合作,以学校为平台,及早识别有需要的学生,并因应学生需要安排不同程度的医疗与社会支援。参与计划的学校已从2016/17学年的17间上升至2021/22学年的210间,惠及更多学生。社会福利署亦在2019/20学年起,在全港460多间中学实行“一校两社工”的安排,以满足学生在学习、社交及情绪上的需要。
线上精神健康服务有待加强
然而,要提升青年的精神健康服务水平,除了要进一步发展现有线下服务外,更要善用科技推广精神健康服务,如互联网精神健康服务。与传统线下服务相比,线上精神健康服务拥有匿名性及较少污名化等优势。世界卫生组织在2022年发布的《世界精神卫生报告》呼吁成员应用数码科技以提升精神健康服务的能力与质量。
现时,香港有多个平台与机构提供数码精神健康服务。从推广与预防角度,政府于2020年推出“陪我讲 Shall We Talk”计划,计划的网页提供一系列心理困扰相关测试,并载有常见精神健康问题、治疗、求助、社区支援等相关资料,以及与学校相关的精神健康资讯,令青年清楚了解自身精神健康状况的同时,亦能获得精神健康服务资讯。
尽管如此,现时网页的评估功能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一方面,政府可考虑将评估结果进一步个人化,令网页使用者完成相关测试后,能获得更具针对性的结果与建议。另一方面,现时网页与服务之间并没有导向功能,青年受到精神困扰时,仍需逐项服务作了解、分析,再选择服务,使他们难以及时获得最适合自己的精神健康服务。如网页可提升导向功能,网页能在使用者完成评估后,直接连接到合适的服务,就有望做到无缝衔接。此外,政府除了可以定期从网页点击率等指标评估网页的效用外,亦可以参考英国的Time to Change 计划,从宏观角度出发,追踪市民对精神健康病患者的观感,以评估计划教育大众的成效。
协调数码介入服务
在介入方面,社会上亦有多间机构以不同方式倾听青少年需要,并提供情绪支援。例如多间社福机构共同运营的青少年情绪健康网上支援平台,透过文字讯息为青年提供线上情绪辅导,并可作出即时转介,为有需要的服务使用者提供即时专业支援。另外,近年手机应用程式亦成为提供数码精神健康服务的主要形式之一。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手机应用程式进行精神健康介入,同样有效减轻精神困扰、提升精神健康水平及生活满意度。然而,现有的介入服务是由多个不同社福机构提供,服务较为分散且缺乏系统性规划,亦受资金限制,持续性成疑。为此,政府应考虑协调现有数码精神健康服务,并根据需要将部分先导计划恒常化,以令更多市民受益。
青年精神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并引发社会关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亦针对此问题建言献策。香港在进一步提升本地青年精神健康服务水平的同时,亦可以将现有线下、线上服务模式进行归纳总结,将相关经验向内地其他城市进行推广以作参考,共同建设健康中国,照顾市民的精神健康。
作者周嘉俊和夏楠分别是团结香港基金研究员和助理研究员。文章标题为编辑所拟,原题为“加强线上精神健康服务 提升青年精神健康水平”。内容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