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香港基金|呼应基层医疗发展 正视职场精神健康
近日政府发表《基层医疗健康蓝图》,目标由现时以治疗为主,以医院为中心的医疗系统转向以预防为重,以社区为中心,让市民更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合适及适时的服务。
然而,蓝图聚焦于如何透过基层医疗发展以照顾市民的身体状况,未有讨论太多市民的精神健康需要。诚如世界卫生组织强调“没有精神健康就没有健康”,基层医疗发展不能忽视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世卫亦于去年发表世界精神卫生报告,跟蓝图方向一致,希望将焦点从治疗转向至预防,呼吁各成员做好全民预防工作,发展以社区为中心的精神健康体系,当中特别指出职场精神健康在预防工作方面是值得优先考虑的范畴。
来稿作者:周嘉俊 、雷晓琳
在职成年人大部分时间也花在工作上,在机构管理策略的角度出发,在职场建立重视员工精神健康的文化固然重要,但当员工面对精神健康困扰时,职场在及早识别及适时介入方面都扮演重要角色,即使员工的精神健康问题并非源自于工作环境,职场的支援都可以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一个额外的渠道寻求帮助。
另一方面,精神健康状况欠佳可能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甚至导致缺勤。早在2020年已有本地研究指出,工作压力可每年为香港带来149亿港元经济损失。关注职场精神健康,建立精神健康友善的职场文化,并提供适时的支援可以为员工及机构缔造双赢局面。值得注意的是,推广职场精神健康并非大机构的专利,亦不存在所有机构都适用的万全之策,不同规模的机构都要根据各自的资源和理念为员工提供合适的精神健康支援。
职场社会心理风险评估
其中一个推广职场精神健康的例子是进行职场社会心理风险评估。为了最有效地为员工提供合适的支援,机构应该了解他们的需要。职场上有不同的压力来源,例如同事关系、工作量、工作环境、文化等。一个全面的职场社会心理风险评估能了解员工多方面的需要和看法,包括精神健康、经济考虑、工作文化及包容性等,从而让雇主掌握整体员工的精神健康水平,并考虑作出适当的调整以至提供合适的支援。另一方面,评估也能够让个别雇员了解自己的精神健康状况,促进早期识别及介入服务。
新加坡政府跟当地学术界合作推行iWorkHealth计划,使用指定工具为参与机构评估整体机构主要压力来源、员工压力程度以及员工整体精神健康,并为机构提供个人化的建议以作相应改善。相比之下,香港在职场社会心理风险评估方面仍有不少发展空间。进行职场社会心理风险评估的做法在香港尚未普及,即使有特定组织为机构评估员工的精神健康水平,使用率亦未见理想。
精神健康素养培训
要建立一个精神健康友善的工作环境,另一个较为普遍的措施是为员工提供相关的培训如“精神健康急救”课程,以提升员工的精神健康素养,让员工正确认识精神健康问题,教育员工留意精神健康的警号,以及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促进自己及身边亲友的精神健康。
本地组织曾推行“职场精神健康介入计划”,为参与机构进行职场环境分析,同时为其员工提供“精神健康急救”课程。结果发现计划不仅加深员工对精神健康的认识,亦有助减轻他们的压力水平及提升他们在工作上的成就感。
提升员工的精神健康素养除了可以惠及受培训的员工外,对其他员工、整体职场文化都有正面的影响。由于受培训的员工认识到精神健康问题的初期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他们会较容易察觉同事的需要,并可以鼓励同事及早寻求帮助。与此同时,当更多员工对精神健康有正确的认识,污名化的问题亦可以随之而减轻,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对建立精神健康友善的职场文化有莫大的裨益。
有见及此,当机构安排员工参与提升精神健康素养的培训时,可以优先考虑管理人员如部门主管、人力资源经理,好好善用他们机构中的影响力,让他们带领团队时不忘照顾下属的精神健康,让机构可以持续健康发展。
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要推广职场精神健康,单靠机构自身的努力可谓孤掌难鸣,所以政府的角色亦相当重要,尤其是为较少资源的机构提供诱因及协助,以推动机构照顾员工的精神健康。现时政府推行《精神健康职场约章》以推动建立一个精神健康友善的工作环境。约章现时为签署机构提供诱因,例如相关认可证书及福利,包括有限度的免费精神健康工作坊及精神健康急救课程。
为了提供全面、以员工为本的精神健康预防及支援,政府可以多加参考现时不同机构的做法,持续优化约章,例如考虑将职场社会心理风险评估纳入到约章之中,要求签署机构有相当比例的管理人员参与精神健康急救课程等等,让约章可以发挥更大作用,以达致全面提升职场精神健康效果。
提升香港市民的精神健康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的目标,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职场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起始点,让政府、机构以至社会各界扩阔对精神健康支援的想像,不再只聚焦于医疗系统及正式服务场景,而是从日常生活着手去改善市民的精神健康。透过社会各界的努力,以及不同措施和政策的配合,相信精神健康不会再是职场的禁忌,而是社会各界共同迈向的目标。
作者周嘉俊 、雷晓琳是团结香港基金助理研究员。文章的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