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趋缓但情绪健康严峻
港大赛马会防止自杀研究中心的“防止自杀早期预警系统”数据显示,最近七天的自杀个案估值平均数超越“极高”警戒线,研究中心在本周二(29日)召开记者会,认为第五波新冠疫情下,防疫措施令长者感到被隔绝,社会充斥负面情绪,呼吁各界尽快介入扭转局面。
新冠病毒夺走千计性命,疫下亦令情绪问题愈趋普遍,甚至响起自杀警号。该研究中心的团队发现过去两周的七天的自杀估值的每天平均数为4.05宗,比对全年的平均数1.8为高,而高危群组是55岁或以上人士。同场出席的生命热线代表亦称今年1、2月的电话求助量达2.2万个,2021至2022年度较上年度的个案数目亦增加五成。研究中心总监叶兆辉呼吁市民主动关心身边人,尤其是长者。其次,各界在重复疫情数据时,应一并提及出路。第三,在不增播疫风险下,休闲和社区设施应尽快给市民。
互助行动要持之以恒
第五波的疫情对精神健康的影响较以往大,相当程度因为社交限制措施在几波疫情中最为严厉,尤其禁止跨家庭聚会。在疫情攀升时期,部分染疫者和非染疫者也感到尤其被社会遗弃、倍感孤独。近日随着疫情从高峰回落,加上政府、政党和社区邻里之间动员义工派发物资,市民多了渠道求助,即使他们不懂或怯于求助,也有更大机会被注意到。
疫下家庭难关多 社福、学校要关注
疫情未退,政府对研究中心放宽休闲和社区设施的提议要慎重考虑,但物资和情绪支援可谓要多多益善。当日后疫情真的趋缓,各项互助行动要持之以恒。香港人是线上社交媒体的重度用家,但邻里支援仍然薄弱,第五波疫情揭示社会还有一大批长者和体弱人士求助无援。他们即使熬得过疫情,日后也可能再困于身体损伤又情绪问题,需要帮忙。
其实,疫下需要支援的不只是长者和体弱者,一般家庭和市民亦面对难关,分别只是多与少。一波又一波疫情,生计和家人相处问题难免累积,失业、生意倒退、无力还债、学业退步等,很容易触发家人磨擦,处理不慎的话,有机会导致悲剧。
就此,个人固然要保持自制,避免伤害家人或自残,亲友间要互相监察彼此身心变化,但最关键还是政府全力控疫,并主导经济复苏,令商业和就业市场活跃起来。在家庭支援方面,政府要视乎复苏速度,决定要否增加补助和放宽社会福利申请资格,另外,社会福利署要联同社会服务团体要多推出家庭和长者支援计划,鼓励家人有争执时找社工进行辅导。辅导未必解决生计问题,但可以团结家庭,助他们齐心跨过逆境。随着复课在望,老师和驻校社工也应多观察学生的身体情绪有否异样,适时提供帮助。
至于政府官员,除了要展示香港的抗逆方向外,还要展示同理心,令市民相信政府理解市民焦虑不安,并愿意解决问题。若然在上述的实质支援上,官员能多说一点支持市民的说话,例如勿对染疫自责或怪责他人,大部分可以在休息和服药后康复,也可感轻一点市面的焦虑和不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