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点论政|必须建立可持续和健康的医疗系统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在本港,人口持续老化,而慢性病也日益普遍。举几个数据来说,香港目前有大约200万人患有至少一种的长期病患,而当中大部份的病人都在公立医院接受治疗。2020至21年度,使用专科门诊的求诊人次多达750万,而且每年都不断有新症增加,对医疗体系造成非常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过去三年新冠肺炎的爆发一度瘫痪了本港的医院系统,需要入院的长者要在寒风中在急症室外等候的情景历历在目,充分突显了在社区层面建立强大基层医疗健康体系和人手的重要性,有必要让稳健的基层医疗健康系统成为抵御潜在公共卫生危机的第一道防线。

再者,我们也必须扭转现时“重治疗、轻预防”的医疗体制和观念。这一切一切,都显示出对医疗系统进行根本性改革的迫切性。

来稿作者:刘仲恒

近日,政府推出了针对本港医疗系统的服务提供、管治、资源、人手和科技等重要范畴发展路线图的《基层医疗健康蓝图》,目的是提出有助提升全民健康和提高市民生活质素的办法。而建议的做法就是从建立社区基层医疗系统、加强基层医疗服务管理、整合基层医疗健康资源、规划基层医疗人手,和改善数据互通以及健康监测等方面落手,进行改革,希望能建立起可持续的医疗健康系统。

笔者作为医疗专业人士,非常认同这份《基层医疗健康蓝图》,相信设立地区康健中心和对慢性疾病进行筛查和管理,都是改革本港医疗系统的重要措施。基层医疗健康是市民和家庭进入医疗流程的第一个接触点,目前,在全港各区设立地区康健中心的计划正在逐步落实。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社区为市民提供便捷、全面、连贯、协调和以家庭为中心的医疗护理,就好比医疗服务金字塔的基础和平台,这个层面做好了,就能有效减低对第二层的医院和第三层的专科医疗服务的压力。

另一方面,改变“重治疗、轻预防”观念的第一个切入点必须是慢性疾病。市民必须明白,把资源投放在预防和管理慢性疾病才是真正能够为全港市民带来可持续医疗健康系统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同时,政府也必须优化私营医疗资源的运用,借助私营医疗系统的力量提供基层医疗健康服务,这样做才能改善当下公私营服务失衡的情况,让医疗系统更具可持续性。

作者刘仲恒是放射科专科医生、香港大学公共卫生硕士、香港再出发共同发起人。文章的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