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论坛.汇思医创|各界应携手引领癌症病人走过十字路口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香港每年有超过三万人被迫走到一条荆棘满途的路上,需要在一个又一个的十字路口上作出困难的抉择,而每个抉择又往往会指向不同的终点。

这条困难且漫长的路就是癌症病人要走的抗癌路。不幸确诊后,在短短数日内就要选择治疗方案,然后频繁出入医院接受诊断及治疗,同时更要忍受各式各样的治疗副作用。更甚的是,若治疗失效,病人又需重新经历以上种种难关。在面对不同的分岔口时,病人更可能因徬徨无助堕入精神崩溃的深谷。

来稿作者:张馨允、严幸华

虽然香港医管局于2011年针对乳癌和大肠癌病人推出“癌症个案经理计划”,由护士担任个案经理,负责统筹及支援病人走过复杂的抗癌路。可是,计划推出至今,仍未扩展到香港最常见及死亡率最高的肺癌,而癌症个案经理的总人数只有数十位,相对每年整体新增的数万名癌症病人,数目可说杯水车薪。为了支援更多癌症病人,有药厂及病人组织推出癌症导航服务,在癌症病人面对抗癌路上的分岔口时扶上他们一把,填补现时公营医疗系统下癌症个案经理不足的缺口。

资料来源:医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

癌症导航员扮演医患之间的桥梁

一般癌症患者因欠缺专业医学知识,即使与医生会面亦未必能够提出精要的问题,再者癌症常牵涉多个专科,一般人无法在短短几分钟的会诊时间了解病情细节,以及公私营治疗路径的分别和预算,因此往往要在未掌握全盘资讯的情况下,抱持尽快就医的心态草草决定治疗方案。如果所有癌症患者都能够得到有系统的导航服务,既能够省却自行搜集资料的时间,减少延误治疗,亦能够在癌症导航员的协助下获取正确的资讯及适时的社区支援,有助病人作出最适合自身情况的决定,提高治疗的成效。

针对治疗癌症的常识不普及这一痛点,坊间一些持份者正在以不同形式协助癌症患者,例如罗氏大药厂的“癌症101先导计划”为肺癌患者或其照顾者提供评估并配对合适的社区资源,病人组织“病不孤单基金会”的义工团队亦有药剂师解答有关癌症用药及开支预算问题,帮助病友作出“知情决定”。

癌症患者面对的困难多不胜数,以一名单亲妈妈为例,她因为出现病征而前往医院的普通门诊求诊,获转介到专科进行检查,其后证实罹患肺癌。由发现病征到确诊为期半年,期间病情恶化,但初时获处方的止痛药药效不足,无法减轻痛楚,而距离下一次覆诊的日期甚远,担心难以承受痛楚。她后来通过“癌症101先导计划”的介绍,得到病友组织“病不孤单基金会”的协助,接受义诊和免费药剂师服务,然后再经转介至社区药房取得一些药效较佳的止痛药,暂时纾缓了在下次诊期前承受的痛楚,同时亦更清晰知道治疗路径,从而更积极面对接下来的疗程。

然而,民间的力量始终有限,要协助数以十万计的癌症病人,政府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其中一个可行方法是通过地区康健中心和地区康健站加强服务。

加强医社合作 支援患者抗癌

政府近年积极发展基层医疗,扭转本港“重治疗,轻预防”的风气,提高市民的健康管理意识,减低住院的需要。政府已投放超过28亿元,计划在三年内在全港18区开设地区康健中心或地区康健站,现已有14个投入服务。这些地区康健中心和地区康健站是服务基层市民的前线医疗机构,由护士、专职医疗人员、药剂师及社工组成跨专业团队,以医社合作为原则,与家庭医生、社福团体如病人组织或长者服务机构以至医管局辖下的联网合作,每日为数以千计的巿民提供疾病筛查、慢性疾病管理、复康治疗及健康推广等基层医疗服务。

癌症是香港的头号杀手,大部分癌症患者在公立医院治疗,令公营医疗系统长期超负荷。若然政府可以扩濶地区康健中心和地区康健站的服务范畴,增添预防癌症和确诊后的个案管理服务,癌症患者就可以循新的途径获得抗癌的支援。

现时地区康健中心和地区康健站的跨专业团队当中,由护士担任护理统筹主任以个案管理模式为病人提供个人化的跟进,与癌症导航员的概念一样,都是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适时及合适的支援。护理统筹主任如果可以获得癌症相关的培训,担当癌症风险评估及导航的工作,就能更快转介高风险的市民至适合的筛查计划或予医生诊断,让更多人及早发现癌症,提高癌症患者的平均存活率。而转介病人至应属的专科诊断只是治疗癌症的第一步,护理统筹主任假若可以提供癌症个案管理服务,就可直接导航癌症病人至适合的社区资源,既节省转介个案予医管局癌症个案经理的时间,亦可分流医管局的负担,让癌症患者在抗癌路上得到更快捷的支援。

“医社合作”有助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而要实践医社合作,除了拓宽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范围,提供必要的培训,更须确保医疗界持份者之间可以互通病人资讯。若政府能开放更多医健通的资料予病人及扩展可互通的范围予私营医疗机构,护理统筹主任与家庭医生、社福团体以至医管局将可更全面分享及了解病人的病历,为病人提供更适时及更协调的支援。如此多管齐下,将有利促进医疗与社区资源的配对,更好地造福病人。

“汇思医创 ”是给香港医疗界别不同持份者的论坛,包括病人组织、医护人员、学者专家、药械企业、初创公司等,期望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及协作推动香港医疗创新,提升医疗效率,更重要是改善病人福祉。

作者张馨允是香港大学护理学学士,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卫生硕士,现为注册护士及罗氏大药厂香港有限公司专业护理服务伙伴;严幸华是香港大学精算学理学士,现为北美精算协会精算师,科技筹款社企LIKEfunding及病不孤单基金会创办人。文题为编辑所拟,原题为“癌症导航:医疗界各持份者应加强合作 携手引领癌症病人走过十字路口”。文章的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香港01无关。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