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论坛.刘仲恒|医疗业进入革命性创新阶段
几个月前,一家欧洲医疗科技公司的全自动化医学影像人工智能获得了欧盟认证,是首个获认证的医学人工智能项目,可以用人工智能全自动扫描并分析病人的肺部X光片。
来稿作者:刘仲恒
现时,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和各行各业在业务运作上的融合日益密切,很多可以通过将业务数码化、网络化、智能化来提升产业技术的行业,都全力尝试将营运数码化和智能化,在医疗业尤其如是。例如可以通过医疗流程的信息化和累积海量的数据,将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应用到医疗业里。又例如通过研发自动化仪器来降低医疗成本和提高实效,藉著减低人力依赖提升医疗安全性。有或者可以利用纳米材料、新合金、涂层技术、高分子化合物等全新材料作为植入物,为不同疾病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其实,这些只是部份的例子,随著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医疗业绝对可以通过“医疗+X”模式,跟不同科技配合,创造出全新的技术革新和业务增长模式。
“医疗+X”需政府扶持
作为一个行业,医疗技术一直在创新,但近来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就以对上十年为例,我们看到肿瘤免疫细胞疗法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的发明、人类脑机接口的成功和对几乎所有蛋白结构的预测。笔者相信,“医疗+X”模式只会进一步加快医疗技术的发展,很可能在未来很短的时期内,出现革命性的发展。
医疗健康涉及每一个人,因此,医疗业这种“医疗+X”模式的革命性发展肯定会创造无限商机。虽然“医疗+X”模式前途无限,但落实起来不无危机。在发展前期,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来进行研究,然后要有政府保护性和鼓励性的政策支持,才能成功孵化。然而,研究和孵化的新技术未必成功,即使成功,其商业应用价值也可能存在很大的分别。再者,业务还可能碰上行业低谷或业界竞争等问题。所以,笔者认为,如果没有政府扶持,想通过“医疗+X”模式获得成功,机会是相当渺茫的。
香港在《2021年世界数码竞争力排名》里位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特别在上游方面的基础研究能力很强。特区政府目前正就2022年的施政报告进行公众咨询,笔者觉得政府应该善用本港在创科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通过资助和跟顶级科研机构合作推出孵化计划,全力推动香港在“医疗+X”模式方面的发展。
作者刘仲恒是放射科专科医生及团结香港基金顾问。文章的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