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志远|篮球赌博合法化背后的社会代价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近日,政府就篮球博彩合法化展开为期一个月的公众咨询,建议参照现行足球博彩的规管框架,授权马会成为合法营运机构。当局引述数据指,2024年非法篮球博彩规模已达700亿至900亿元,参与人数更激增至43万,较去年翻倍。表面上,合法化似乎是规范市场的务实之策,但细究各方数据和国际经验,却发现这项政策背后潜藏诸多隐忧。

回望2003年足球博彩合法化的经验,投注额由最初的160亿元飙升至去年度的1,603亿元历史新高,但非法赌博活动不但未见收敛,反而愈趋猖獗。尽管马会研究指有近半数非法投注者愿意转投合法平台,但这也意味著另一半人仍会持续使用非法渠道。这种“鱼目混珠”的现象在国际间屡见不鲜,美国自2018年开放体育博彩后,市场规模在短短五年间便由不足10亿美元狂飙至逾千亿美元,却未能有效遏制地下赌博活动。

青少年赌博问题日趋严重,更是令社会各界忧虑不已。东华三院平和坊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六成高中生曾参与外围赌波,近两成更在未成年时已经踏上赌途。求助个案比例更由2021年的7.2%飙升至现时的21.1%,反映问题日益严重。放眼国际,英国自2005年开放网上体育博彩以来,16至24岁年龄层的问题赌徒比例持续攀升,由2017年的0.9%增至2023年的2.4%。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破碎的青春和家庭。

以篮球赛事的特性而言,其全年无休的赛程安排和年轻人至爱的运动属性,更容易触发博彩冲动。东华三院平和坊的数据印证,2022年世界杯期间的求助个案较平日激增七成,足见大型体育赛事与赌博问题的紧密关联。专家指出,年轻人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全,在观看刺激赛事时更易产生类似药物成瘾的神经反应,这种生理特质令他们特别容易堕入赌博的深渊。

政府虽然提出多项规管措施,包括禁止未成年人士投注、禁止信用卡支付、限制投注范围等,但在智能科技发达的今天,这些门槛形同虚设。近年涉及网上赌博的求助个案持续上升,正反映投注方式的便利性已成为诱使年轻人染上赌瘾的推手。

从社会成本的角度审视,篮球博彩合法化可能引发连串问题,从个人破产、家庭解体,以至心理健康危机,代价难以估量。政府一直标榜“不鼓励赌博”的政策立场,但开放更多合法赌博渠道,无疑是自相矛盾的举措。观乎英国政府正酝酿收紧博彩广告和投注限制,正好反映了社会对赌博泛滥的深切忧虑。

若政府真正关注赌博问题和青少年福祉,更应该加强打击非法赌博的执法力度,并投放更多资源于预防教育和戒赌辅导服务。面对这项攸关社会道德和青年前途的议题,各界必须谨慎权衡其中利弊。从现有数据和国际经验观之,篮球博彩合法化背后的社会风险和代价,恐怕远超出其表面的效益。为了守护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政府理应重新审视这项建议的必要性。

作者狄志远是新思维主席、立法会议员。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