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篮球博彩规范化仍需斟酌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钟诚祥

陈茂波司长在公布新年度的财政预算案时,表示已邀请香港赛马会积极探讨发展篮球博彩,马会对此当然立即作出正面回应。消息一出,反对香港开展新的博彩项目的机构自然表达强烈反对。可是,无论是马会还是反对赌博的机构,还是搬出20多年前开设足球博彩时那些说词支持自己的立场。然而,这些论述在今天仍然合理吗?社会仍然应该以这些理据审视开展篮球博彩这建议吗?

每次马会提出新的博彩项目建议,理由总是外围投注猖獗,与其花大量人力物力执法,不如把有关博彩活动规范化,引导投注者循合法途径下注。上世纪70、80年代马会开设场外投注站,本世纪初期引入足球博彩,马会甚至政府都是提出这个观点。但是到了今天引入𥵦篮球博彩,这个说法真的仍然站得住脚吗?

历史告诉我们,上世纪60、70年代,非法外围赛马投注可谓成行成市,士多办馆,酒楼茶室,街头巷尾都有外围庄家的代理人公然活动,收取投注,发放彩金。外围庄家更发明了不少后来被马会吸纳的投注形式,可见当年外围马在香港的影响有多广泛,将之规范化自然是必然之举。引入合法足球博彩前的状况也相当类似,当时警方频频破获非法足球外围投注经营点,搜获的投注纪录达数以亿元计,反映当时非法足球投注之风相当炽热,以打击非法外围作为把足球博彩规范化的理据,在当时还是说得过去的。

反观篮球博彩,一直以来我们都很少听到警方采取行动针对非法外围篮球博彩活动采取行动,也未见搜出大额的投注纪录。因此,与过去外围赛马或足球博彩的情况不同,由非法社团操控的篮球外围博彩活动似乎并不常见。马会口中所谓的非法投注,相信是香港人透过不同渠道,参与境外外围庄家的篮球博彩活动,这些外围庄家在其所在地大都是合法的博彩机构,篮球博彩并不是如过去一般成为非法社团的收入来源。因此,我们实在不能以过去的理据支持篮球博彩规范化。

反对把篮球博彩规范化的团体也是一如既往地摆出把篮球博彩规范化会使赌风炽热,影响年轻人的观点。但是,足球博彩已经规范化逾20年,香港的赌风真的比当年炽热?以赛马投注为例,近年的赛马总投注额才刚刚突破了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如果计及通胀率,当年投放在赛马方面的投注额极可能是今天的两、三倍,而且今天的投注额还计算了全球汇合彩池,即来自海外的投注额。如果我们继续推论下去,把今天的足球博彩和赛马投注加在一起,加上考虑通胀因素,相信今天香港市民花掉的投注与昔日差别不大。所以,我们实在很难证立今天的赌风比当年炽热,反而是投注者改变了投注模式和对象而已。

如果说开放篮球博彩会对年轻人构成影响,那么我们就要看年轻人是否真的会在篮球博彩规范化后,由从来不参与赌博变成投注者。可惜,即使过去已有声音建议把篮球博彩规范化,我们从未看见一个具规模的调查研究反映有多少人会因参与合法的篮球博彩而由非投注者变为投注者。要知道,已有博彩习惯的人选择投注篮球赛事,只是把博彩项目的选择改变,不应该视为篮球博彩规范化对年轻人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提供戒赌服务的机构亦指出,近年只有零星的个案涉及篮球投注,而我们亦没有足够的资料确立一旦篮球博彩规范化后会带来大量的博彩“新手”。一切都让人觉得社会部份舆论似乎是过度忧虑篮球博彩规范化的社会影响。

任何一项新的博彩项目出现,必然有其社会影响,但是一切都需要研究数据支撑。我们判断应否接受新的博彩项目,应该集中判断有关项目带来的政府收入以及其社会影响孰轻孰重。当局估计篮㕊球博彩规范化可带来每年15亿至20亿元的收入,香港社会又是否愿意,或需要付出多少社会成本来换取这笔收入?可惜今天无论正反方面的论述都未能有效提出具体的理据。还望一众关注此课题的机构积极进行研究,让社会判断篮球博彩规范化是否一个值得推行的减赤手段。

作者笔名钟诚祥,曾从事社群服务和政策研究的工作,现从事公共政策顾问工作。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 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 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