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党|做大做强香港期货市场
来稿作者:伍俊飞
香港在过去五年内已经有四年出现财政赤字,在2023/24年度,财政赤字超过1000亿港元,而且如果扣除发债收入,赤字超过1700亿港元。这实际上违反了《基本法》量入为出的原则,因此,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政府财政状况,这成为特区政府面临的迫切任务。
特区政府实际上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所以一直在提发展创科产业和再工业化,但挑战在于远水解不了近渴,达成此目标需要二十多年的时间。权衡之下,发挥香港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挖掘香港的金融发展潜力,补齐和扩大香港的金融产业链,实际上是近期最现实的经济增长途径。
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最新一份施政报告中首次提出,政府计划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吸引国际黄金现货在港储存。这无疑有利于吸引国际黄金现货在港储存,同时推动黄金交易、清算和交割,更可发展成为黄金交易中心,带动投资交易、衍生产品、保险、仓储、贸易和物流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此举是香港为巩固和壮大国际金融中心做出的有力举措,然而政府的步伐仍然迈得不够大,因为香港金融业长期存在的短板即商品期货市场没有得到重视。
根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的资料,全球期货市场是一个规模庞大的金融市场,总资金超过100万亿美元,超过全球股票市场的总市值。从地域来看,截至2023年年底,北美地区持仓为6.49亿手,同比增长6.8%,占据全球持仓过半,占比51.8%,列持仓榜首位;欧洲地区持仓增长17.7%至2.42亿手,以19.3%的份额居持仓榜第2位;拉美地区持仓大增57.4%,以2.06亿手位列持仓榜第3,全球占比回升至16.4%,占比增幅为4.4个百分点。包括香港在内的亚太地区持仓较2022年增长了17.2%,以1.23亿手的持仓占全球9.8%的市场份额,全球占比仅增长0.1个百分点。
从交易所来看,全球交易所期货与期权成交量排名三甲与2022年年底相比没有变化,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巴西交易所(B3)、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CME Group)继续排名前三。持仓方面,2023年全球排名前三的交易(清算)所为美国期权清算公司(OCC)、巴西交易所和欧洲期货交易所(Eurex),持仓分别为4.83亿手、2.04亿手和1.15亿手,美国CME集团持仓增长8.1%至1.05亿手,排名第4。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香港期货交易在全球市场影响力微弱,甚至不如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经济体。
期货行业是世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和居民生产生活直接相关,对稳定企业经营、活跃商品流通、服务保供稳价发挥著积极作用。期货市场能够弥补现货市场的不足,通过套期保值为企业提供回避价格风险的手段;能够通过价格机制真实地反映商品供求状况,为现货市场提供了参考价格,起到价格发现的功能;能够使商品的买卖双方根据期货价格预期商品未来的供求状况,指导商品的生产和需求,起到稳定供求的作用;为交易者提供一个能安全、准确、迅速成交的交易场所,有助于提高交易效率;为投资者提供一种重要的交易工具,有助于合理利用社会闲置资金,促进经济发展;助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预期稳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品质发展,服务香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深化改革战略。
香港期货交易所源于1977年开始运营的香港商品交易所。该交易所起初经营原糖和棉花交易,1979年开始大豆交易,1986年5月恒生指数期货合约开始交易。目前香港期交所交易品种涉及股指、股票、利率、货币、商品等资产类别,但总的来看,品种非常单一,与金融指数相关的产品成交量占总成交量的95%左右,主要包括恒生指数期货及期权、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期货及期权、迷你恒生指数期货、迷你国企指数期货四类产品。在恒指期货交易中,机构交易与散户交易所占的比重差不多。小型恒指期货以散户交易为主,大规模交易相当罕有。目前在香港期货市场中,内地及香港资金占比约三成,余下的都是外资。
尽管打造国际金融中心是特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国家所需,但香港与伦敦、纽约两大全球性金融中心仍然存在巨大差距,至今香港仍然欠缺商品现货与期货市场,这一直是本港金融市场体系的重大缺陷。除此之外,金融服务的国际辐射面较窄,金融市场规模较小、种类不齐全,金融创新功能较弱等等,都是特区政府需要面对的问题。
因此,从地域及服务范围衡量,香港仍然属于一个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与东京、新加坡、法兰克福、巴黎、悉尼等金融中心处于同一类群组。伦敦金融城多年来发表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也大致上把香港置于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位置。这既说明了香港金融业存在不足,也表明在国际金融领域还有大量发展机会等待我们去发现和利用,首当其冲的就是补齐商品期货市场环节,完善香港的国际金融产业链。
发展大宗商品现货和期货交易市场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建议小步快行,重点突破,最后争取全面收获。首先,从现有条件看,香港具有较好基础及较大潜力打造成为全球最大和最国际化的黄金现货与期货市场,支持中央推动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支援金砖国家提出的在国际支付和储备体系中去美元化倡议。
其次,香港可以把石油期货作为建立商品期货市场的龙头。石油是我国最重要的战略性进出口物资之一,随著进口量的上升,中国需要具备对国际石油价格走势的影响力,如果香港拥有一个国际性的石油期货交易市场,那么不仅会为综合性商品期货市场奠定坚实基础,而且也可以配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打破美国主导的石油美元格局。
第三,适时推出陆港“期货通”,令内地投资者能够投资香港期货市场。当前陆港投资互联互通主要集中在股、债及ETF等现货市场,未来促进内地及香港金融机构在期货产品方面的互联互通,大幅提升香港金融市场流动性。
第四,严格监管期货交易活动,尤其是加强对各类交易行为的穿透式监管。政府应该压实仲介机构客户管理责任,严格落实帐户实名制、交易者适当性等监管要求;改变目前的机构统一报告头寸制度,实行客户报告规则,确保对恶意做空等异常交易行为的及时认定和风险排除;密切关注新型交易技术和策略演进,做好前瞻性研究和监管政策储备。
特朗普二次入主白宫后,中美经济和金融冲突有愈来愈激烈的倾向,华盛顿已经宣布限制美国机构投资包括香港在内的中国市场,未来两国对大宗商品定价权的争夺将不可避免。如果香港尽快建成产品齐全、功能完备、服务高效、运行稳健、价格辐射全球的世界一流商品期货交易中心,形成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期货市场制度体系,主要品种吸引全球交易者充分参与,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独占鳌头,期货仲介公司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名列前茅,那么香港就既能从欧美和全球南方国家吸引资金,为自己发掘和塑造了经济增长点,又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和金融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者伍俊飞博士是紫荆党政策研究院院长。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