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党|香港改革亟待新思路——从的士业转型看未来发展
来稿作者:张博涵
香港的士业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兴起,随著香港经济起飞与城市人口激增,的士业逐渐成为市民日常出行的重要选择。早期街头随处可见那辆辆标志性的黄色的士,不仅见证了香港从渔村转变为国际大都会的历程,也反映了社会稳定与经济繁荣的必然需求。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的士业从依赖人工调度走向现代化智能管理,并在制度与技术上不断革新,成为香港交通运输体系中不可替代的一环。
然而,近年来随著白牌车及网约车平台的迅速崛起,传统的士业面临著市场竞争格局的深刻变革与监管体系的挑战。这一现象既反映了传统行业在新经济形势下转型的困境,也折射出香港整体经济治理与市场监管体系亟需深化改革完善的迫切要求。面对这一局面,香港各界普遍认识到,仅凭临时调整或零星措施,难以从根本上化解矛盾,必须从制度上寻求突破,以推动全面而深入的结构性改革。
在这一背景下,中央领导对香港未来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央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多次讲话中强调,香港应当抓住国家发展新机遇,锐意推动改革创新,切实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与经济竞争力。他指出:“香港必须立足自身实际,顺应时代潮流,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机制,推动经济与社会治理转型升级。”这番话既体现了中央对香港稳定发展的高度重视,也为各行各业的转型指明了方向。夏宝龙认为,面对市场与技术的不断变革,只有通过优化监管体系、促进政策协同与技术创新,才能够破解行业发展的瓶颈,进一步巩固“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
与此同时,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多个场合阐述了香港未来发展的战略构想。他指出:“香港既是国际大都会,也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上,推动改革创新,使香港在新时代发挥更大作用。”习近平的这一论断不仅重申了“一国两制”的根本原则,更强调稳定与改革必须相辅相成。习近平强调,稳定是改革的前提,而改革则是推动香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从国家层面来看,无论是金融、科技还是交通等各个领域,都应当在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的同时,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与技术升级,从而提升整个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就的士业而言,行业现存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监管体系不健全、技术应用不足以及市场秩序混乱等方面。长期以来,传统的牌照制度与行业自律机制存在诸多缺陷,使得市场在竞争中出现资源配置不均。面对这一现实,香港有关部门亟需借鉴国家对各项经济领域推动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大科技应用力度,推动行业监管体系现代化建设,从而实现监管与市场发展的良性互动。
随著大数据、智能调度、车联网等先进技术的普及与应用,香港可以通过建立全新的监管平台,实现对的士业及网约车平台的全时段、全范围监控。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违规行为的查处效率,更能保护合法经营者的权益,营造出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正如夏宝龙所言,香港必须通过制度创新来化解结构性矛盾,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固自身优势,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此外,香港的改革还需要兼顾传统产业与新兴业态的协同发展。传统的的士业若能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不仅有望改善运营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更可以借助智慧交通、数据共享等手段,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服务模式。这一转型不仅是行业自我革新的必然选择,也是香港在面临国际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在稳定中求进”的发展理念,正为香港提供了清晰的改革蓝图,强调只有通过不断推动制度与技术的创新,才能实现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值得一提的是,内地企业在香港市场的参与,不仅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香港传统行业的转型提供了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中央始终坚定支持内地企业与香港各界合作,共同打造公平竞争、共赢发展的市场环境。这种融合既是“两地一体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香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技术手段与创新管理,不同来源的经营者可以在统一平台上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与风险共担,从而促使整个行业在激烈竞争中保持稳定与活力。
面对内外挑战,香港各界应当以更加开放、务实的态度,携手推动改革创新。政府应在保证社会大局稳定的前提下,积极与业界、学界及民间团体展开深入对话,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共同制定符合香港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企业方面,也应顺应国家发展战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积极探索转型升级之路。正如夏宝龙与习近平所强调的,香港必须解放思想、破除陈规,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改革之路,实现从“治”到“兴”的历史性跨越。
总结来看,香港的士业问题仅是整个经济治理与市场转型中的一个缩影,其背后所暴露出的监管缺陷与结构性矛盾,正呼唤著一次深层次的制度变革。中央对香港改革的指示明确而坚定:必须通过深化制度创新、加强科技应用和推动市场化改革,构建一个公平、透明、高效的治理体系,以保障香港长治久安与持续繁荣。夏宝龙主任与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论述,正是对香港各界发出的战略召唤,要求各方摒弃短视与保守,携手推动香港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香港在保持自身国际化、自由化优势的同时,必须更加主动地融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借助大湾区建设及内地市场带来的广阔机遇,不断完善监管制度,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业态协同发展。内地企业的参与更是为香港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助于整合资源、促进市场共赢。只有如此,香港才能在全球经济风云变幻之际保持竞争活力,实现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突破,从而在“一国两制”大局下续写新的繁荣篇章。
作者张博涵是紫荆党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