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友|高二氧化碳浓度 对植物有害无益
来稿作者:洪蔼诚
在经历连续两个创纪录的最炎热年份后,气象学家预测2025年的气温将会有所缓解。然而,坏消息是,今年仍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第三个最炎热的年份。
厄尔尼诺现象的升温效应可能导致2023至2024年的平均气温上升,但真正的罪魁祸首仍是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所造成的气候变化。因此,减少排放和实现碳中和是遏止全球暖化的重要一步。然而,你可能会遇到一些怀疑者声称,由于植物需要二氧化碳来生长,气候行动对农业和地球有害。
当然,现实远比小学科学复杂得多。虽然高二氧化碳浓度或会提高作物产量,但却会降低其营养品质。具体而言,研究发现,农作物吸收更多二氧化碳后,淀粉含量会增加,但相应地,对健康至关重要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却会下降。这些营养成分的缺乏,不但会对认知发展和新陈代谢产生负面影响,更会加剧肥胖、糖尿病等健康问题,对人的健康和福祉带来深远影响。
事实上,这种说法亦忽略了一个关键细节,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正在加剧气候变化,使全球变得更加炎热、降雨更猛烈、极端天气更频繁且更为严重。以咖啡爱好者为例,他们可能很快会感受到今年咖啡豆价格飙升,因为全球两大咖啡豆生产国巴西和越南,同时遭受干旱和暴雨的影响。其他农作物,如水稻和香橙,也因气候变化引发的疾病和极端天气而歉收。
此外,全球暖化正在形成一个危险的循环。更炎热和更干燥的气候使野火越发频繁,从亚马逊和其他森林中释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在苔原地区,随著永久冻土层的解冻,微生物得以分解此前储存在冻土中的古老植物物质,并将其转化为碳源。
农业是一个特别容易受气候影响的领域。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带来的潜在产量增益,都会被气候变化导致的作物歉收和营养质量下降等负面影响所抵消。政府应积极协助农民采用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以更有效地抵御当前和未来的气候风险。例如,混农林业、间作种植和覆盖作物等方法,不仅能提升气候适应能力,保护生态系统功能,还能稳定作物产量。
全球暖化正在发生,气候变化确实存在。2024年是全球首次突破1.5°C升温界限的一年。我们所剩余的时间无多,但仍可通过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来避免最严重的气候灾难。
作者洪蔼诚博士是香港地球之友行政总裁。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