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友|推动绿色交通转型 共建可持续未来
来稿作者:洪蔼诚博士
政府早前公布《公共巴士和的士绿色转型路线图》,香港地球之友对政府将资助巴士营办商添置600部电动巴士,并会资助的士业界购置3千部电动的士,表示欢迎。本会高度认同推动公共交通系统向低碳及零排放方向发展的必要性。为了让这政策更具成效,本会提出以下建议,助力香港实现环保及可持续的交通发展目标。
1、订立清晰的目标与时间表
政府应根据2021年发布的《香港电动车普及化路线图》,进一步作全盘规划,为所有公共交通工具及商用车(包括巴士、小巴、的士及货车等)订立清晰的绿色转型目标与时间表,涵盖电动及氢能车辆的应用,并每3年检视各项策略和目标,考虑当时的技术发展情况,适时调整相关政策与措施,以确保政策能有效推动香港的绿色运输发展。
2、加强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强充电及加氢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在交通枢纽、巴士站及的士站等地增设快速充电站和加氢站,以提升新能源车辆的可用性。此外,政府应优化土地规划,确保相关基础设施覆盖全港各区,并加大对低碳绿色科研基金和创新及科技基金的拨款,支持相关建设项目的落实。
3、提供多元化的财政支援
政府应为业界提供多元化的补贴及优惠政策,包括购置补贴、税务减免及贷款支持,以降低初期购置成本。此外,政府应设立专项技术研发基金,支持本地大学及研究机构开展新能源车辆及基础设施的创新开发,推动行业进步。
4、推动持份者协作
在推动绿色交通转型的过程中,公私营合作至关重要。政府应与巴士公司、的士行业协会及其他从业者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可执行且务实的政策措施,确保计划符合业界需求,并提供针对性的支援。同时,政府还积极应吸引新能源车制造商参与香港市场,提供符合本地需求的车型,并通过促进市场竞争以降低成本。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可鼓励私营企业参与投资,例如采用公私营合作模式,吸引更多私营资本投入。
5、加强培训与宣传
政府应加强教育与宣传,提升业界与公众对绿色交通的支持与认识。对于司机及技术人员,应提供新能源车辆的操作及维修培训,确保他们能适应新技术的要求。对公众而言,政府可透过社交媒体、公共广告及社区活动,推广绿色交通,并定期向公众公布转型进展,以提升政策透明度。
6、参考国内成功经验
政府应积极参考内地成功经验,包括充电设施网络的规划、车辆技术选择及政府财政支持等。同时,政府应把握机遇,加强与内地在电动车及氢能技术开发、产业发展、市场机制、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7、落实生产者责任制
随著政府推动电动车普及化政策,电动车退役电池的数量亦将大幅增加,带来潜在的环境挑战和资源管理问题。政府必须落实生产者责任制,要求电动车制造商和进口商承担电池的回收、再利用及妥善处理责任,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我们相信《公共巴士和的士绿色转型路线图》的出台将成为香港向可持续发展迈进的重要一步。期望政府在推动政策落实过程中,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并采取务实有效的措施,共同为香港打造低碳、智能、宜居的未来。
作者洪蔼诚博士是香港地球之友行政总裁。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