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点论政|需要精神面貌健康的劳动力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刘仲恒

打场比赛,即使麾下所有球员健康状况良好,到了场上也未必一定就能胜出。那么如果球队的实力打个八三折,取胜的机会就更渺茫了。大家认为,这会不会是香港正面对著的情况呢?

在最近一个公开场合里,健康咨询委员会主席林正财医生说当下本港的上班一族中,有六分之一的人面临著精神健康的问题。六分之一就是大约17%,香港的劳动力里如果有17%的人可能受到精神问题折磨,那么对公司的运营、发展,以至香港整体的竞争力都会“大打折扣”,问题似乎必须重视。

不久前,美国耶鲁大学的一名经济学家进行了一项研究,并把研究结果写出一份交给美国国家研究局的工作文件。文件指出,精神疾病每年对美国的经济造成2,820亿美元的损失,这根本就是个天文数字,相当于美国经济衰退的平均值。这2,820亿美元的数额占去美国总消费的1.7%,也比以前通过流行病学研究精神疾病总成本的近似值高出大概3成,可见以前在很大程度上低估了精神疾病对经济的影响力。

在大西洋彼岸的英国,情况似乎同样严重。在2022年,精神疾病为英国所造成的总损失为3千亿英镑,分别是1,100亿英镑的直接经济损失,其中包括因病缺勤等的商业成本,以及精神疾病患者的员工流失和失业;1,300亿英镑的人力成本,等同于精神健康问题患者生活品质下降和过早死亡的金钱价值;及600亿英镑的健康护理费用,包括了公共医疗服务提供的支持和家人以及朋友所提供的非正式护理。

既然成本这么巨大,就显示出政府有迫切需要马上采取行动,扭转精神健康欠佳的局势,也应该把部份资源投入到预防精神疾病的范畴里。笔者认为,这个问题没有拖延的理由,如果现在不采取行动,可能会导致日后连政府都无法容忍的更高成本。在这百年未见的大变局里,全球经济是个竞争力极高的“搏击馆”,即使我们全力以赴,也不能轻言得胜。那么如果我们手上17%的劳动力未能发挥高度的生产力,取胜的机会就更低了。

精神健康虽然主要动用医疗护理,但涉及面相当广泛,要好好解决问题,就必须采用综合和多角度的方式处理,要医卫局、劳福局、教育局、卫生署、社会福利署、医管局、非政府组织等单位合作才能成事。另外,劳动力的17%是个不小的数字,也就是说在社会上的地理分布会相当广泛,因此要解决问题也必须在社区层面下功夫。政府可以组织由社工、教师、经训练的辅导专业人员和医疗专业人员组成的“特工队”,在社区为市民提供精神健康支援服务,在地区层面通过提供综合和具连贯性的精神健康支援,来为市民构建精神健康友善的社会。

作者刘仲恒是放射科专科医生、香港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团结香港基金顾问。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