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点论政|务必要把儿童照顾好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刘仲恒

在刚宣读的《2024年施政报告》里,特首的取态显示政府非常重视儿童,而且也准备好要在立法和政策层面上把我们的儿童保护好,免受虐待或其他类型的伤害。今年中通过的《强制举报虐待儿童条例》,将在2026年1月实施。在这18个月的过渡期间,政府又会落实不同措施,在确保不同支援措施安排妥善的同时,也帮助业界履行上述《条例》下的法定责任,更会著力强化社会各界保护儿童的意识。

笔者对政府的保护儿童政策深表赞同,原因非常简单,因为遭受虐待和忽视的儿童很可能在他们的一辈子里,比其他孩子在不少健康范畴里面临更高的风险,包括心理健康问题和相关的忧郁、焦虑和药物滥用情况、慢性疼痛、如贪食症和厌食症等的饮食失调病态、肠道健康问题、睡眠健康问题、肥胖和心脏和肺部疾病等。儿童是我们社会未来的栋梁,要承受这么多心理和身体疾病的青年人不可能好好地为社会服务,那香港的将来还有盼望吗?

读者可能会问,那么虐待儿童的情况普遍吗?笔者记得看过一项数据,以美国为例,官方的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曾公布过数字,说美国每年至少有50万名儿童遭受某种形式的忽视或虐待,而每年有近2千名受害者死于虐待。大家看,这是2千条鲜活的年轻生命!即使受虐待的儿童幸免于难没有被虐致死,但虐待或忽视的经历都可能会导致终生的健康问题。每个孩子都有健康生活的权利,他们绝不应该承受虐待或忽视,所以特区政府加强保护儿童的政策,是非常正确的。

为保护儿童而立法严明当然好,相信业界也必定同意严重虐待儿童的个案必须强制举报。为了避免有关《条例》实施初期可能大幅增加的举报个案,政府正与业界携手在准备一份《强制举报者指南》,协助专业人员掌握保护儿童的原则和识别哪些属于必须举报的个案。这件事仍在筹备当中,政府会吸纳业界意见,以决定举报决策流程图的各个细节,并预计在 新法例实施前为强制举报者就《指南》举办简介会。这种做法未雨绸缪,必能减少《条例》落实时的不少麻烦,绝对是好事。

保护儿童当然不光是业界的事,所以《施政报告》也强调要在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层面加强保护儿童的公众教育,这做法正确,可以从源头预防和减少虐儿个案。好的政策必须落实到社区,所以通过社会福利署设立四间以游戏为本的“社区亲子中心”,并增加资助独立幼儿中心及“邻里支援幼儿照顾计划”的服务名额,以支援有需要家庭照顾儿童,都是好的做法。

像落实《条例》那样的“下游”功夫固然重要,如果能加强“上游”工作,从源头就开始预防虐儿个案,那就更理想了。由社会福利署主理的四间“社区亲子中心”将会支援有亲职需要的家庭,发挥社区连结点的功能,汇聚社区资源,服务0到24岁儿童、青少年和他们的家庭,通过以游戏为本的方式促进亲子互动和向家长灌输正向的育儿方法,这必将成为保护儿童工作的重要一环。

虽然很多形式的虐待儿童行为不会造成明显而即时的伤害,但那些行为总会增加小孩子的焦虑,并会以多种方式影响他们日常的正常行为。因此,一般父母也可以多注意孩子是否有任何突然而持续的行为变化,从而揭发虐儿个案。

作者刘仲恒是放射科专科医生、香港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团结香港基金顾问。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