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少数族裔求助难 精神健康问题值得关注

撰文: 01多声道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Placidia、Oscar

少数族裔来自不同种族、宗教背景的族群,语言及文化各异,而相关人口近年在港持续增长,但由于不同的文化、宗教和语言需求,针对性的精神健康服务并不足够,可谓现时本港精神健康服务的一大缺口。

少数族裔求助难 精神健康问题难拆解

“针对少数族裔精神健康的问题,有不同因素造成了获取心理健康服务的不平等,这些因素包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有限了解、文化态度、繁忙的工作日程、经济限制以及医疗专业人员与寻求帮助的个人之间的语言障碍。”

在早前 香港电台社区参与广播服务《社创生力军2.0》的节目里面,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学部项目经理 嘉宾 陈映彤就提到虽然本港近年大众提升了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但少数族裔群体之间仍有不少误解及缺乏资源。现有的心理健康服务主要针对华人群体,鲜有机构留意到非华人少数族裔的需要。少数族裔占香港人不足一成,却有数种语言及文化,普遍提供的服务未必适合他们。嘉宾期望,香港社会未来的心理健康服务可以与少数族裔领袖合作,协助推广正向的心理健康意识。此举可有助加强少数族裔群体对香港社福机构的信任,同时亦让大众留意到少数族裔的需要,减低他们使用服务时的不便。

少数族裔家庭压力大 无助感压抑内心需要

另外,少数族裔日常生活也影响了他们寻求心理辅导的机会。其中包括家庭沈重的经济负担和繁忙的工作日程。更重要的是,少数族裔家庭一直以来的文化思想对女性作出不公平的待遇。嘉宾便举出一位女士受到丈夫暴力虐待的案例。受虐者迫切地希望寻求心理协助,但害怕向告知专业人士后其丈夫会承受法律后果,消息传出后自己家庭在社群中被谴责及歧视而选择沉默忍受痛苦。除此以外,而少数族裔与医疗专业人员之间的语言障碍更是大大减低了少数族裔寻求心理协助的动力。据报道,一些少数族裔人士在访问中强调一些医疗服务者虽然懂得用英文沟通,但是他们不愿意提供用非中文语言为病人治疗。

促进少数族裔心理健康 共建多元化关爱社会

当然香港其独有之处,应在实施心理健康策略时考虑其本地的环境趋势支持受情绪困扰的少数族裔。嘉宾希望更多本地非牟利组织领导者能够联手召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培训师合作,促进香港心理健康计划中的种族包容及多样性。他们也建议参与计划的心理辅导家应了解社群的种族背景、性别和合适年龄,以改善沟通和信任。我们身处于香港每一位市民更可以透过同理心实践对少数族裔的支持和关怀,因为这些看似微小的行动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鼓励。

作者Placidia、Oscar是D-Generation创效职涯计划成员学生。D-Generation创效职涯计划是一个人才培育及发展的项目,透过与不同的社会机构合作,为青年提供实习机会。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