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你讲|抑郁症只是生命中的一个历程
林姑娘作为立法会议员兼注册社工,早前向医卫局提交关于“抑郁症的药物治疗”的书面质询。根据医管局回答提供的数据,自2018年至2023年,患有抑郁症并接受精神科治疗的人数连续五年上升,从56100人增加到66800人。然而,医管局并未提供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相关数据,林姑娘对此感到非常失望。
来稿作者:林素蔚
近两年来,香港社会虽然经历了疫情后的复常,但人们的心灵和精神健康却未能恢复正常。社会上不时发生惨剧,而其中大部分与“香港人的精神状态和情绪问题出事了”有关。然而,关于有多少自杀案例与情绪疾病有关,这个问题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根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的自杀个案中,健康问题居首位,虽然具体的健康问题没有提供细节,但相信精神健康问题是主要因素。对于精神复原人士和精神健康需求,香港社会仍存在诸多误解和不理解。在医疗和心理支援方面都非常重要,同时社会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所面临的困境仍缺乏足够的了解。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全球估计有10亿人患有精神疾病,每40秒就有1人因自杀而丧生。然而,精神健康仍然是公共卫生范畴中最被忽视的领域之一。在众多精神疾病中,抑郁症是最常见的一种。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30年,抑郁症将高居全球疾病负担第一位。根据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的报告指出,香港在2022年有1080人因自杀身亡,即平均每日接近3人自杀。
对于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心理治疗、艺术治疗、园艺治疗等非药物治疗方法结合药物治疗和新一代的脑磁激治疗已经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且精神健康问题需要看家庭的三代,根源性改变精神健康问题,非常需要结构性治疗。然而,相关机构的行动似乎迟迟未见,仍然著重于传统的精神科药物和脑电荡治疗。林姑娘不得不怀疑这些治疗方法是否过于保守。现在每周都能在新闻中看到因情绪问题而自杀的新案例,难道社会不应该更加重视这个问题吗?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大都会、金融城市和旅游城市,我们一方面致力于说好中国香港故事,但另一方面,香港人心灵出现问题的时候,却没有人来正视这个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直都是政府的工作和施政取向。因此,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大众应该更加关注精神健康问题,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给予需要精神健康治疗的患者。
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近来推出不少新的项目,把庞大资源投放在改善香港人精神健康的状况。对此,林姑娘盼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取得成效。但从执行层面看,不得不让人怀疑是否遇到了甚么问题。早前林姑娘在立法会向医卫局提交书面质询,根据局方回答资料所见,暂时只有新界东联网较愿意提供新一代Esketamine的药物治疗,但仍只是对极少部份病人应用。至于脑磁激治疗,局方却连最基本的数据都缺乏,很难不令人怀疑是因治疗人数过少而没有提供数据。
作为社工,无论过去或现在,林姑娘经常接触到很多面对精神健康问题的家庭。其中不乏有病人表示,自己不知道医管局提供了新的治疗项目及服务。这10多年来的体会,难以在三言两语间清楚描述。但林姑娘实在不忍心再看到有关精神健康的惨剧再次发生。
抑郁症不纯是疾病,在社会工作的角度,林姑娘更看为“这是生命中的一个历程,刚巧遇上一块大石,在绊脚;总有一天,会有人跟你一起,移开这块大石”。
作者林素蔚是立法会议员(新界东南)、注册社工、家庭治疗硕士。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