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为何我们争取最低工资$55?
来稿作者:黄远康
近日,由工联会等多个劳工团体发表的“五一宣言”中,提出争取最低工资由现时每小时$40调升至$55,引来社会两极的反应。基层工友当然希望政府及商界改善待遇以回报他们的辛勤付出,但亦有部分商界或社会人士视有关建议为“洪水猛兽”。为了释除后者的疑虑和偏见,笔者希望就著常见的三种观点进行解释和反驳。
加最低工资助经济 非低薪雇员更受惠
第一种经典反对最低工资的论调,就是“商界结业潮”。他们往往会先入为主地假设,因为最低工资上升会增加经营成本,企业会因为未能承担而选择倒闭。然而,历史告诉我们,工资上升与公司结业不存在直接关系。犹记得当年临时最低工资委员会推算如果实行最低工资,将有近千间饮食、物管企业会因而转盈为亏,可是翻查纪录,2011年推行最低工资后,政府统计处就发出一篇新闻稿题为《海外及内地在港设立地区总部的公司数目创新高》,反映工资增加不但并未造成所谓的结业潮,甚至是加强全球企业对香港经济前景的信心。事实上,过去十多年以来,注册的公司数目每年平均以100,000间起跳,而清盘或解散的公司不过数千间。即使最低工资水平曾经多次调整,结束营运的公司数量和比例亦没有明显变化,反映工资上涨就会造成商界结业的说法不过是“狼来了”。
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于生生不息的循环,亦即人人保持消费和投资,才可以让经济像滚轮一样向前推进。现时香港的困境,正正源自于市民没有足够的可支配收入,以致消费意欲不高。如果最低工资可以上调,基层市民消费能力提高,连带夹心、中产的收入受涟漪效应的影响而增加,消费和投资活动便会变得炽热,最终雇主和雇员都可以取得双赢。因此,提升最低工资不但不会对经济构成负面影响,反而是令社会变得景气的最大助力。
第二种常见的谬论,就是“加人工会造成物价飞升”。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不一定都是来自商界,更多是从事非低薪工作的雇员。他们担心调升最低工资,雇主就会将成本转嫁在消费者身上,影响他们的生活品质。如果按照他们的逻辑,那么只要工资下调,物价就会下滑,生活压力便会减轻。但是数据告诉我们,即使疫情期间失业率曾经一度超过7%,超过200,000人失业都好,2021年以来综合物价指数仍然是有增无减,过去3年分别录得1.6%、1.9%及2.1%的升幅。换言之,就算经济下行,基层工友朝不保夕,物价亦不会“仁慈地”反映大众的收入水平。香港作为一个外向型经济体,本地物价本身就容易受到外围因素例如美国息率、输入性通胀等影响,单纯将物价飙升的责任归咎于最低工资,并因而反对调整有关水平,是极不负责任且极度自私的说法。
正如上述,最低工资的上升是会带动其他非低薪雇员的收入增加。在2012年,入息中位数为$13,400;在2021年,中位数则上升至$18,700,绝对数字增长超过4,000元,升幅高达39.6%。反观收入最低10%的雇员同期工资变化只是由$7,300增加至$9,800,绝对数字增长仅得2,500元之余,升幅亦只有34.2%。可见,虽然最低工资保障的是草根工友,但是最大受益者却是因为基层家庭收入增加而享受涟漪效应,待遇随之上升的非低薪雇员。既然他们在最低工资的增长下工资增幅更大,就算物价因而有所上涨亦理应亦无损其生活质素,所以反对劳工界的诉求是讲不过去的。
劳工界建议具科学性 推最低生活工资免争拗
第三,是最低工资推行后,商界经常抱怨的“难请人论”。部分低薪行业,例如清洁、侍应、护理等,在近年的确出现人手短缺的情况。因为在同一工资水平下,基层工友倾向选择工作环境相对较好、工作压力相对较低的工种,例如保安等。既然人是理性的动物,都会寻求最好的选择,那么,最低工资就可以让从事厌恶性工作的工友有著更高的叫价能力,争取更加合理和更有尊严的待遇。换言之,雇主与其投诉难以“抢人才”,倒不如反求诸己,想想自己是否在工资上“零尊”基层工友,因工资上吸引力不足而无人应聘。
现时香港人口大约750万,而劳动人口不足380万,扣除大约二百多万的长者和学生,即是仍有百多万成年人并未进入劳动市场。如果雇主认为聘请员工有困难,就更加应该支持提升最低工资,吸引这群有待发掘的劳动力愿意成为新血,而不是透过压低工资“逼迫”低技术工人含泪打工。
随著最低工资在不少西方国家实行数十年,除了愈来愈多研究认为政策是利大于弊之外,更重要的是开始有政府意识到工资水平应该与基本生活开支挂勾。以英国为例,当地已经推行“最低生活工资”(National Living Wage),公式就是时薪中位数的三分之二,确保低收入群众辛勤工作后至少可以自给自足。现时,劳工界的$55方案,正正是现时时薪中位数$80.1的68%,大约就是⅔的水平。因此,这项建议既符合国际标准,亦是符合科学精神和实际情况的厘定方法。
一直以来,最低工资每两年检讨水平一次,一来检讨时间必定大幅落后于实际通胀数据,令基层工友薪金易被蚕食,二来负责厘定工资的委员会美其名是平衡劳资双方的声音,但是同时加入与商界过从甚密的经济学学者及专业人士,令最终结果往往与劳工界的期望出现颇大落差。与其召集一班社会贤达为薪资水平拗得面红耳赤,不如以一套市场化和科学化的方程式取代这种不必要的协商成本,同时让基层工友得到更好的保障。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经寄语香港要“敢为天下先,敢做弄潮儿”。虽然将最低工资参考时薪中位数数字并非香港首创,但即使做不了“世一”,也应该争取做“亚一”,成为亚洲第一个将最低工资提上新台阶的地方!
作者黄远康是工联会西贡区议员。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