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方向 | 东南亚民意风向标:中国声望攀升,香港大有可为
来稿作者:刘畅
根据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最新发布的发布的《东南亚态势报告:2024》,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近年来持续上升,甚至超越美国,成为区域内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和政治-战略力量。报告显示,59.5%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该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经济体,较去年上升了20.6个百分点,远超美国的14.3%。在政治影响力方面,中国以43.9%的支持率位居榜首,美国则从去年的31.9%下滑至25.8%。尤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马来西亚、印尼、老挝等,对华态度转变最为突出。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关注。
首先, 经济实力与互惠互利是关键,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援助的实际成效,赢得了东南亚国家的认可。报告指出,53.1%的受访者之所以信任中国,是因为“中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提供全球领导力的政治意愿”。港口、高铁、工业园区等大型项目,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带动了经济增长。相比之下,美国虽然口头承诺巨额投资,但往往迟迟未见行动。其次, 不干涉内政赢得各国信任,中国始终坚持互利共赢、不附加政治条件的合作原则。即便疫情期间,中国也及时提供疫苗援助,体现了患难与共的情谊。相比之下,美国将意识形态凌驾于发展之上,27%的受访者认为“美国过于关注内部事务,无法专注于全球议题”,对其领导力表示质疑。再次,中国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31.3%的民众认为这一愿景“可以与东盟倡议相辅相成”,展现了包容开放的大国形象。
随著美国单边主义回潮,东南亚国家更加意识到需要中国这样负责任大国的引领和支撑。46.8%的受访者希望“东盟应增强韧性和团结,以抵御中美两大国的压力”。在此背景下,拥有“一国两制”制度优势、联通内地与世界的香港,大有可为。香港应抓住机遇,发挥“超级连络人”作用,促进中国与东盟的互联互通。2023年,香港与东盟的货物贸易总额达1.4万亿港元,服务贸易额超过1300亿港元。这些数字背后,是香港在金融、航运、专业服务等领域的雄厚实力,可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高端支撑。在选择东盟以外地区工作和生活时,香港国际化营商环境和多元包容社会文化也有著独特的吸引力。
在复杂和多变的世界格局下,香港在亚洲经济体中重要地位和独特贡献也更显珍贵,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对维持区域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发挥著关键作用。在菲沙研究所发布的《世界经济自由度2023年度报告》中,香港继续位居全球前列,排名全球第二。香港处理全球约75%的离岸人民币支付结算,亦拥有全球最大、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的离岸存款资金池。这些事实都是香港核心价值和制度优势的最好诠释。香港要加强与海外华人华侨的联系,发挥他们的桥梁纽带作用。而东南亚是世界华人华侨最为集中的地区,他们对香港有著天然的亲近感。用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用东南亚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有温度有态度的香港形象。2023年,有超过200万访港旅客来自于南亚及东南亚地区,这是香港第二大的旅客综合来源地,旅游业的软实力,也是香港本来就有的优势,结合旅游业改革,相信能吸引更多的东南亚游客。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可以预见,伴随著东南亚地区对华好感度的提升,人们对香港的兴趣也会水涨船高。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开放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与东南亚及其他地区国家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这些努力,香港不仅能够保持其国际地位,还能够在区域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刘畅博士是香港新方向总召集人。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来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