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讨财政议而有决,拓阔收入决而行否?
立法会议员管浩鸣提出无约束力议案,促请政府“审视目前公共财政的状况,着手研究增加财政收入的来源,及早为迈进老龄化社会导致长远财政负担作出准备”,并获得通过。
议员的重点各有不同,即使是同样主张节省开支的谢伟铨、李浩然和洪雯,修正案的用字亦有分别。但肯定的是,审视目前公共财政的状况、为老龄化社会作出准备是立法会议员的共识,政府官员应该知道。
在节流方面,署理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浩濂表示将在2024至25年度、2025至26年度,分别再次扣减各政策局及部门的经常开支百分之一,并将资源重新调配用于推行新政策措施。
然而,正如陈茂波在2021年宣读《财政预算案》时所指,政府部门经常开支中六成与薪酬相关,所以节省主要来自余下的四成,而又要不影响日常运作及公共服务,节流亦不容易。当时他估计,2022至23年度经常开支拨款减少百分之一,可节省约39亿元。
开源方面,陈浩濂所述都是既有措施,例如住宅物业引入累进差饷制度将可增加7.6亿元收入、全球最低实际税率将带来150亿元、五年额外足球博彩税合共带来120亿。纵然有议员建议政府研究引入新税项,扩阔税基,惟陈浩濂只说“须清楚考虑有关税项的政策目标,并须让社会有充分、深入及知情的讨论,才能作出权衡和取舍,这些都需要时间酝酿”,并无多少肯定之意。
充分讨论、小心权衡、需时酝酿固然无错,但难度社会过去并无讨论、政府没有时间酝酿吗?2020年宣读《财政预算案》演辞时,司长陈茂波坦言“我们或要考虑开拓新的收入来源或调整税率”,但一年后他就只是提出调高股票印花税税率,并谓“目前我们聚焦抗疫和重振经济,并不具备条件引入新税项”。
2021年陈茂波表示“会进行相关研究及准备工作,于适当时开展深入讨论,就开征新税项寻求共识,以增加收入”,但2022年财政预算案并无任何跟进,2023年又再重申“必须先让社会有充分的讨论,才能作出权衡和取舍”。
前后过了接近四年,现在有立法会议员建议拓阔税基,署理局长又再表示“需要时间酝酿”,以及要在“适当时候开展深入讨论”。但官员是否应该抛砖引玉,为社会提出讨论方向?何时才算“适当时候”?新冠疫情前,香港经济表现强劲,司长认为政府财政稳健,反而可以宽减税项;现在经济受压,大家又会担心加重企业和市民负担。那岂不是无论如何,香港也不会拓阔税基?
我们支持改革公共财政,并不是因为近一两年开支大、出现赤字预算。事实上,政府本来就不应该坐拥庞大财政储备,而不承担社会保障开支。问题是库房过份依赖土地相关收入,在财政结构上并不健康。今年地价及印花税收入不理想,预计本财政年度的综合赤字便可能超过1千亿元。而且香港并非没有经济资源,只是集中在小撮行业或阶层手中,未能共享成果。改革公共财政结构,就是改善贫富差距、缔造公平社会的起点。
既说“须清楚考虑有关税项的政策目标”和“聚社会各界的共识”,现在更应着手研究展开。三个半月后的《财政预算案》,司长陈茂波应该交出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