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万人支持什么
建制派公布收集了119万人联署撑政府完善地区治理,支持区议会新方案。同一时间,社区惨剧一再发生。上星期,一名跟车工人不堪丧子之痛而跳桥轻生。周日(5月14日),一对患有长期病患的父女被发现伏尸美孚家中。社会惋惜,痛心,更不知道政府对这些有需要家庭帮过多少。但从结果看来,就是做得不够。当建制派说支持政府完善地区治理的时候,到底在支持什么?
局长麦美娟不是说,提升地区治理水平,是要“协助市民在社区里好好生活”吗?在新闻背后,还有千千万万市民在社区里未能“好好生活”,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在做什么?美孚事件曝光后,社会福利署发声明表示“高度关注”。署方隶属的劳工及福利局,对于照顾者又做了什么?
公道说,政府不是抱着胳膊袖手旁观。政府在向照顾者提供生活津贴,也设有支援专线、资讯网站。但正如立法会议员江玉欢向《香港01》所指出,“不是每个月多派两三千元就能解决……这是社会深层次问题”。对于照顾者,她建议动员社工和非牟利机构加强接触,定时跟进不同家庭的状况。但有需要的又何止照顾者?丧亲的家庭是一个例子,在反修例风波后青年的心理健康是一个例子,在新冠疫情后长者的心理状况又是一个例子。但简单如长者因疫情而产生心理压力的求助个案,医管局和社署也没有统计数字,这样又怎会足够?
政府所谓的完善地区治理,重点放了在区议会是否民选的政治问题,对于肩负地区工作的行政部门却没有做多少检讨。建制派支持政府,重点同样放了在政治层面,而不是对政府社区工作的督促和鞭策。这样的爱国者治港,就算能够收集119万,甚至229万、339万个联署支持,试问又有何意义?能够阻止惨剧的发生吗?能够令香港人生活变得更好,房子住得更宽敞,得到的照顾更好吗?
特首上个月率领立法会议员访问大湾区四个城市后,上星期又率领多名官员访问重庆。今个星期的立法会大会,议员将会动议形容大湾区之行“丰硕成果”、“别具历史意义”,促请政府继续“团结行政与立法机关,和谐互动”。星期四(5月18日),立法会亦将举行行政长官互动交流答问会,李家超和议员就着“二十大”及两会精神交流。如果只是政治表态,只怕连那所谓联署的119万市民也没有多少人会关心。因为在社会现实中,不论支持抑或反对政府,许多人都在生活压力、家庭困难、职涯逆境中挣扎求存。有时间宁愿看些娱乐节目、网上骂战“食生花”,而不是“政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