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复常”大件事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星期一(2月6日)香港与内地全面通关,开放所有口岸,不设检测要求。有市民直言期待已久,终于可以北上与亲友团聚。也有内地人因为怕检测麻烦,直等到现在才来港旅游。

特首上星期公布通关安排时,自言“感到很高兴及安慰”。同周启动“你好,香港!Hello Hong Kong”宣传活动时,他亦形容“香港正处于由治及兴的新阶段,在全面复常的康庄大道上”。

复常是件大好事,但若然只是回到新冠疫情前的老样子,那么“复常”就是大件事。

李家超表示“自1月8日开始香港和内地有序通关,社会气氛热烈,家人温馨团聚,公务、商务、零售、餐饮、旅游都活起来、动起来,经济活动蓬勃了很多,市民开心了很多”。经济活动需要“动起来”,但若然连水货客也都“动起来”,届时好事只会成坏事。

香港与内地2月6日全面通关,罗湖口岸早上6时半重开,在闸口等候的首批市民及旅客,即急着出港铁收费闸,赶往办出境手续。(林霭怡摄)

社会忧水货 民生不能扰

观乎这一个月,上水、屯门等地方的水货活动未见明显,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亦领导跨部门专班,部署应对水货客问题。但目前南下人流远未回复至新冠疫情前的水平,水货问题尚未浮现实属正常。问题在于随着疫情阴霾消散,过境人数节节上升,水货活动会否再次滋扰社区民生?

香港的进口货品免税,始终与内地市场容易有价格差距,若然涉及生活日用品,对民生的影响尤其明显。自由党近日建议撤销梁振英政府推出的奶粉限购令,今一时非彼一时,诚然值得现届政府重新检视。除了慎重考虑本港供应稳定之外,限购非禁购,内地居民仍然可以每天买走大约两罐奶粉,当局是否有必要容许以奶粉价格差来图利,亦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水货问题以外,市民同样记得的是人流过多的景象。以往旺角等社区接待大量自由行及内地旅行团,以至部份路段水泄不通,不只不便市民,游客的体验也不见得理想。李家超提及“内地亦会恢复旅游团的经营,文化体育及旅游局会与文化和旅游部即时联系,尽快举办来香港的旅行团”,那么民政及青年事务局、运输及物流局等又有否参与其中,做好人流规划,避免社区再次超负荷?

香港与内地2月6日全面通关,城巴新办的由上水开往莲塘口岸的B7线巴士启航,早上有不少人乘搭。(苏炜然摄)

人流车流待增长 旅游商务要转型

“我们引以自豪的香港国际机场再次人流如鲫,联通香港和广东省的港珠澳大桥和西九龙高铁站也重现了穿梭两地的旅客,络绎不绝。”乍听还好,但即使在新冠疫情前,高铁客流日均只得5.2万人次,不足8万目标人次的六成半,更只得落实兴建之时的9.9万目标人次的一半。

港珠澳大桥较高铁幸运,在新冠疫情期间保持开放,但车流量同样不理想。以截止2019年10月的通车一周年来说,平均每日通车4千多架次,远低于当初可行性研究报告所推算的9200至1.4万架次。“复常”若指回到疫情前的状况,港珠澳大桥以及广深港高铁又如何“络绎不绝”?

说到底,恢复通关只是可能性的再次打开,却不代表人流自自然然会回到香港。李家超提及的“维港海滨、太平山顶、星光大道、主题乐园、郊野公园、地质公园等闻名全球的旅游景点”,对不少旅客而言已经是去过、见过的旧景点。纵然有“最近落成的全新旅游地标,比如西九文化区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M+博物馆”,但即使只说东亚区内,已有东京湾区的一都三县以及台湾全岛,香港面对的竞争不容小觑。

当然,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比起台湾更能吸引商务旅客。李家超表示“会举办许多盛事,从金融、经济、创新科技,到体育赛事、文化艺术和美食、好酒,以至各式各样大型国际会议和展览”,近日更出访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为香港争取商机。但即使是金融业老本,也是可恃而不可恃。新加坡便积极发展金融科技,主打加密货币等创新领域。在经济产业大转型的大时代,香港要吸引商务旅客,断不能依靠“复常”。

《财政预算案》2月22日公布,立法会议员“A4联盟”及“C15+”等人向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提交建议书。(资料相片/文睿摄)

不只经济好起来 更要全社会受惠

“新的一年,香港市面会更添热闹,游客会大量来临,商铺丁财两旺,食肆、旅游景点会热烈地动起来、活起来,经济好起来”。李家超对于香港兔年的愿景,是社会上下的期望。但有了游客,有了生意,仍然是不足够的——所有市民也必须受惠。人流多了,不能只是工作更疲于奔命;生意好了,不能只是用来交更多的租金;丁财两旺,不能只是商舖业主或者大老板得益。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去年正确地指出,“经济发展是为了提升所有市民的生活水平,让大家都可以分享到发展的成果”,并表示“这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通关、复常要普惠全社会,不但新一份《财政预算案》至为关键,特首更要改革施政,全面修正经济和社会结构。若然香港的“复常”只是回到2019年以前,那么2019年发生的事情便注定会重临这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