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长远房策愿景 利用KPI提速提效
政府在本星期一(10月31日)公布《长远房屋策略2022年周年进度报告》,未来十年总房屋供应目标维持在43万个单位不变,当中包含七成即30.1万个公营房屋单位,而在第一个五年期即2023-28年度预计建屋量推算可达12.77万个单位,但依然只占十年总目标量四成左右。
这次未来五年的公营房屋建造量推算是历来五年期预计量最高的一次,但值得注意的是,相比过去几份报告,这次的五年期推算范围延后了一年。以往推算范围不会包含发表年度以后期间,主要原因是未来项目“发展时间较为浮动”。今次当局公布这个数字,虽然能让市民提前看到未来美好愿景,但得确保工作进度能如期落实。
公营房屋推算范围有变
例如2018-23年度起初预计建造逾10万个公营房屋单位,去年降低至9.8万个,今次报告更隐去了这五年期的数字。期间前四年房委会与房协实质建屋量接近8万,加上本年度计划兴建单位可能是9万。至于后续的2019-24年度推算建屋量,今次则进一步下调至不足8万。
《长策》年度报告经常调低推算量,甚至实际建屋量低于推算。对于“头轻尾重”的情况,报告再三陈述却不设法改善,任由问题拖延下去。这种机制是否能够监察建屋进度,令愿景落实,作用实在成疑。
需要切实措施落实愿景
《长策》往绩告诉我们用一时推算数字得出的美好愿景,结果往往未能够成真。从2012年开始已结算的六个《长策》五年期里,不见任何一次公营房屋实质建屋量能达到首次推算水平,并且也只有两次能够勉强达到最后经过下调的推算水平。推算数字不能单纯地停留在帐面自我满足,要有办法将其化为现实。
举例来说,《施政报告》提出公营房屋扩大使用“组装合成”、“设计及建造”合约,这些措施固然都有望能加快房屋供应。然而当局目标仅是下个五年期即2028-33年度内落成的项目逾半采纳相关做法,对首个五年期即2023-28年度则无相关要求。我们理解近期项目有些已经批出契约、无法改动,但对下个五年期的要求显然过于宽松保守,未能尽用加速建屋空间。
本届政府成立“公营房屋项目行动工作组”的时候,曾经交代其职权范围包括“作为监察的一部份,制订及不时更新10年公营房屋新供应的预测,以供公众查阅及方便监察”,而行政长官李家超刚发表的《施政报告》里,又将每季向公众提供五年期的公营房屋项目资料列为“绩效指标”之一。当局理应配合这些工作,趁机改革整个《长策》报告机制,加强其监察作用,譬如在评核政府部门绩效时直接加上与《长策》挂钩的指标,又或者在工程项目招标延误罚则设置期限时直接套用《长策》的推算结果。只有当《长策》推算与后续建屋项目产生具体联系,它所设定的目标才有机会能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