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能否变阵迎接“0+0”?

撰文: 汤文诗
出版:更新:

入境措施放宽至“0+3”已一个月,对吸引旅客的作用值得肯定。对比9月26日前一个月及后一个月,外地旅客入境人次翻了一倍,惟受内地访客减少拖累,整体旅客入境人次增幅不足一成。内地与外地旅客不同,他们返回内地后要接受“7+3”隔离安排,是否来港不只看香港入境措施,因此内地旅客数字下跌不能否定“0+3”的作用。

“0+3”实施后首两星期的效果尤其明显,外地旅客入境数字连续按周升44%。但随后升幅放缓,至上星期(17至23日)仅按周增加14%,今星期(24至30日)预料更会持平。入境限制放宽至“0+0”,是许多市民——尤其是旅游及零售业界——的期望。

医疗体系能承受目前压力

近日新增个案增加,但医务卫生局副局长李夏茵周四(27日)提及,“死亡个案和重症的数字相对稳定,而医院体系的服务似乎能够承受目前的压力,每日的入院数字亦相对稳定”。

翻查数字,近两个月香港新增个案低位是10月3日的3286宗,至周三(26日)回升至6062宗,增幅84%;留医人数低位是10月7日的1582人,至周三回升至1926人,增幅22%。由此可推断多数患者属于轻症,疫情回升没有对公立医院造成重大负担。事实上,公立医院非紧急手术已恢复九成,整体非紧急服务亦恢复逾八成。日前中大及港大医学院亦指出,新冠口服药可减低门诊患者入院率88%,并降低住院患者死亡风险76%。

政府下月3日起解除餐饮处所、表列处所的营业和堂食时间限制,同时容许出席婚宴人士在台上脱下口罩拍照。(资料图片/廖雁雄摄)

输入个案占比低 人数倍增不足惧

香港能够应付目前疫情,已是几可肯定,但问题是若然放宽至“0+0”,风险是否仍然可控?现时新增个案以本地为主,输入个案占大约7%,若然占比不变,而放宽至“0+0”后旅客人数再次倍增的话,相当于每天再增加约380宗输入个案。

其次,若然放宽至“0+0”,输入个案将在首三天已进入食肆或酒吧等场所,传播病毒的机会较“0+3”高。但“0+3”之下这些隐形患者已在社区近乎自由活动,所以关键问题在于准入餐厅的新增额外风险有多大。防疫之道在于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能够减低的额外风险以及对入境者造成的代价,两者应该加以衡量。

以10月12至18日一星期为例,52402名抵港者之中1506人在机场核酸检测呈阳性,另外1041人在抵港后七天内确诊。假设当中八成人在首三天“黄码”期间转阳,那相当于为了减少800人的额外传播风险而令5万人无法光顾食肆酒吧,“性价比”看来有限。

“黄码”可放宽 只要求阴性证明

李家超政府谨慎而为,态度值得理解。但目前未能“0+0”,也不代表只能原地踏步。在防范隐形患者的大前提下尽量便利入境旅客,当局可以将“0+3”变阵,容许入境者在“黄码”期间,只要持有24小时内的核酸检测或快速抗原测试阴性证明,便可以进入食肆、酒吧等表列处所。虽然防疫作用必然不及完全禁止进入餐厅,但正如政府也接受登机前以及光顾酒吧前的快测证明,说明了快速测试有一定筛查隐形患者的作用。

假设入境者在周一早上抵港,同日中午收到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按照目前安排,他要在周三再接受核酸检测,并于周四收到结果后才能光顾餐厅。但如果“0+3”变阵,只要求“黄码”者提供阴性证明,那么他在周一中午已经可以光顾食肆,而且只要周二及周三早上皆进行快速测试,这两天亦可以自由活动,对游客的吸引力大得多。

既然李家超政府认为现阶段未适宜踏出“0+0”一步,不妨先变阵“0+3”以踏出一小步。只要疫情持续受控,政府便可以适时再放宽,给社会一个快乐圣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