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由“0+3”走到“0+0”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入境“0+3”实施两周,本港疫情略为回升。10月3至9日新增个案总数3万宗,较前一周的总数上升16%;当中输入个案2326宗,按周上升41%。

虽然如此,但新冠患者留医人数并未有回升迹象,维持在1600多人水平,严重和危殆个案大约50多宗。若说香港目前的抗疫策略最主要是严防重症而非外防输入,从“0+3”实施两星期看来,这个政策目标算是奏效。

“0+3”实施两周,输入个案增加,但同时外地旅客抵港人次倍增。

外地旅客较放宽前倍增

下一步“0+0”现在看来是时间问题。有些人希望早一点,有些人认为要谨慎一点。“0+3”实施两星期,机场抵港人次由一周3.3万人升至5万人,输入个案由一周1057宗升至2326宗。另一方面,外地旅客在过去一周回升至5396人次,不但按周升了44%,更较“0+3”实施前增加一倍。由此看来,外地旅客正逐渐恢复来港计划,入境人次有望继续上升。政府此时避免操之过急也是无可厚非,“脚软”的形容难言公道。

当然,即使此际放宽至“0+0”,入境人数一定也不会在短期内回复至疫情前的水平。不少意见认为防疫措施或许会令游客却步,例如目前入境者在机场、第二天、第四天及第六天皆要接受核酸检测,更何况外地游客未必清楚香港的社区检测安排。但若然核酸检测较为准确,有助阻截疫情传播,那么应该做的是令检测安排更加便利旅客,而非简单地改以快速测试来取代。

检酸检测如何便利游客

政府上周推出新措施提升社区检测服务之后,85个社区检测站覆盖大部分港铁站邻近范围,政府的粗略估算是约七成人口由居所步行最多15分钟即可到检测位置。但游客认识的很可能只是旅游区,对于例如社区中心、体育馆等地方毫无头绪。因此当局也可研究能否更针对地在酒店附近甚至酒店安排检测服务,而更便利旅客。

另一方面,由于本地机组人员工作回港后维持“蓝码”,目前实际上正在采取“0+0”安排。政府可以研究有否相关数据,以助评估风险。一般相信若然放宽至“0+0”,隐形患者入境首三天已可在食肆进食、光顾酒吧等,期间或许较容易在传播。但事实是否如此,传播风险是否香港所能承受,愈多的数据研究愈有助政府作出有利社会的决定。

为了恢复经济以及面对防疫疲劳,早日放宽更多措施是许多人的期望。即使近来的重症和死亡个案不多,但在重症和死亡率不变下,愈多新增个案始终意味愈多重症和死亡个案,对一老一幼的威胁始终较大。而我们的12至19岁、70岁或以上第三针接种率皆仅为69%,3至11岁更加只得26%。有序地放宽措施,是对他们负责任,也是对社会整体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