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倡议|不只做港版淡马锡 善用储备普惠发展
特首李家超在《施政报告》提出新设“共同投资基金”与“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前者是在今年内从现存“未来基金”拨出300亿元成立,旨在引进和投资落户香港的企业;后者由财政司司长牵头成立,归一收纳“共同投资基金”等投资,“进一步用好财政储备以促进产业和经济发展……由政府主导投资策略产业,吸引和助力更多企业在港发展”。两项措施宣布以后,社会不少人形容为“港版淡马锡”。
尽管淡马锡近年走向全球投资,跟早前定位已经不同,但它在1974年成立的背景乃配合新加坡政府的工业化发展,因此“港版淡马锡”可以说是有政府投资主导产业发展的意思。
而事实上,2012年梁振英竞选政纲已曾提出“考虑建立策略性投资机构,对有利于香港长远发展的新兴产业作出前期投资,并引导民间资本参与”。2020年特区政府亦从“未来基金”拨出一成作“香港增长组合”,即投资约220亿元在与香港有关连的项目。今年又将“香港增长组合”的分配份额扩充100亿元,一半用来成立聚焦粤港澳大湾区投资机会的“大湾区投资基金”,一半是投资具备战略价值科技企业的“策略性创科基金”。
因此当李家超把包括两个新基金在内、总值320亿元的“香港增长组合”,以及“共同投资基金”一并归入“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时候,这个由财政司司长领导的新公司资金规模就是620亿元。
投资份额与范围扩大
不过,李家超政府若要以投资主导产业发展,目前的规模只怕杯水车薪。淡马锡公司成立的时候,新加坡政府已经主导工业化发展达十年,虽然与香港目前情况难以类比,但其启动资产约为3.54亿坡元,占当年新加坡外汇储备、生产总值5%以上,而香港的620亿元投资数额顶多占外汇储备、生产总值大约2%。
而截止去年底外汇基金4.5万亿资产之中,大约一半用于支持港元稳定,一半用于投资保本,后者规模超过2万亿元。即使只看港府财政储备存款、政府基金及法定组织存款两者,截止今年8月底亦达1.1万亿。比较可见,用于产业投资的620亿元绝不算多。
既然李家超政府矢志增强香港的发展动能,推进创新科技和文化艺术两个新兴产业发展,“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规模不妨逐步增加,甚至扩大至一倍至1,200亿以上。日后因应需要,投资对象亦可扩大,以投放一定份额于本港重点发展的产业。例如原先针对与香港有关连项目的“香港增长组合”金额大概占去“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启动资金约三分一,那么日后可以明文保留此比例为下限。
推动发展转守为攻
毫无疑问,香港政府早已认同资产储备的可利用性,包括1998年起改以积极方式管理财政储备,争取较高的长期实质回报,2016年又成立2200亿元的未来基金,一部份放在投资组合,另一部份放在长期增长组合,以争取高回报的长线投资为政府在十年后提供财政支持。
然而不论是财政储备、政府基金及法定组织存款、未来基金,三者的投资利润主要都只是以利息回拨的方式贡献库房,严格来说都只是防守性质,为政府公共开支提供额外保障。但庞大的资金储备也可以用来推动经济发展,令香港社会有更大的能力制造财富,继而支撑人口老化的开支、公共政策的需要,这正是政府应该转守为攻的做法。
外汇基金的每年投资回报率超过4厘,长期增长组合更超过15%,而资产总值在十年前间差不多多了一倍,累计盈余亦由5700亿升至去年底的8000亿。显而易见,外汇储备除了滚存回报之外,更应该用来加大投资,推动策略产业,甚至可以与公共政策挂钩,将其回拨政府帐目之中作指定用途,像是加快北部都会区的收地和建设工程。
“港版淡马锡”、620亿元投资应该只是一个起点。陈茂波在今年的《财政预算案》演辞曾言“经济发展是为了提升所有市民的生活水平,让大家都可以分享到发展的成果”,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亦谓要“为香港谋发展,让大家可分享成果”,那么他们便必须善用香港的财政和金融优势,促进本地社会经济发展,设法让人民得到更高质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