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抢企业、抢人才离不开就业、创业机会

撰文: 汤文诗
出版:更新:

特首李家超周三(19日)公布任内首份施政报告。近年香港经历社会骚乱及新冠疫情,目前经济挑战堪比甚至超越97年及08年危机,这份施政报告因而关系到香港能否“由治及兴”。尤其是李家超提及过去两年香港流失14万人,香港的经济发展前景自然是重中之重。

多次强调要抢企业、抢人才的李家超在施政报告提出招商引资的“组合拳”,以吸引重点企业进驻香港。当中包括成立由财政司司长带领的“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专门负责招揽内地和海外企业进驻香港,以及政务司司长领导的“人才服务窗口”,专责制订并统筹招揽内地和海外人才的策略和工作。

抢企业必须制造就业机会

“办公室”会制订目标企业名单,并由政府在内地及海外办事处的“招商引才专组”主动游说目标企业来港。为了增加吸引力,政府会在土地、税务及财政等方面为目标企业度身订造落户计划。廿多年前特区政府投资基建、平整土地,便曾吸引迪士尼乐园来港。现在政府将落实港深创科园以及北部都会区的新田科技城,以提供足够发展用地,并从“未来基金”拨出300亿元成立“共同投资基金”,引进和投资落户香港的企业。

值得留意的是,招商引资必须能香港市民带来发展机遇。以当年的迪士尼乐园为例,政府便曾推算每年将吸引数以百万计的游客、缔造数以千计职位。同样地,政府如今引进资金和企业,针对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金融科技、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等策略产业招商,计划在未来五年吸引不少于100间具潜力或代表性的创科企业在港设立或扩展业务,必须也要能提升香港的高质量、高增值经济发展,为市民提供更多待遇良好的就业机会。

特首李家超今日(19日)发表任内首份施政报告,提出为期两年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招揽过去1年年薪达港币250万元或以上以及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的人士。(资料图片)

抢人才须能带动经济发展

在抢人才方面,政府将会优化现有输入人才途径,并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容许过去一年年薪超过250万,以及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并在过去五年内累积三年工作经验的人才自由来港,亦会在住屋及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便利。

先不说签证便利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招数相若,所起作用有限,而且吸引人才也必须与产业政策相配合,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人才来港之后能否找到合适工作?会否与本地就业形成竞争?抢人才政策应该有助改善本港经济及市民发展前景。例如香港欠缺某些领域的人才而令企业不愿落户,又或是引进的人才将在香港创业,那么这些人才将能促进香港经济发展。但如果香港没有足够的就业、创业机会承载人才,抢人才不但对促进经济帮助不大,甚至可能与本地市民竞争职位。

“产学研1+计划”对香港“再工业化”有一定帮助(卢翊铭摄)

产业政策与国策发展

既然吸引人才要与产业相配合,那么政府有否提出产业发展方向?这份施政报告抓紧“十四五”规划中香港的“八大中心”定位,方向当然正确。但具体政策方面,主要是以100亿元成立“产学研1+计划”,资助有潜质成为初创企业的大学研究团队在地商品化,以及设立“工业专员”,专责统筹和督导“再工业化”的策略工作等。问题是过往的产业政策、再工业化措施,市民所感成果有限。政府虽然花费了很多资金在鼓励创科研究,但却只能惠及研究人员等较少的人。本次施政报告作出了尝试,但能否真正有成效,政府必须设立更严格的KPI并作适时跟进。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七一讲话中指出,香港要能吸引满怀梦想的创业者来此施展抱负,香港人的创业机会要更多一些,政府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让每位市民都坚信,只要辛勤工作,就完全能够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要落实上述希望,特首李家超的抢企业、抢人才策略必须加上产业政策,缔造就业机会、创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