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多声道|人命何价 职安健法例提高罚则还要反对吗?
安达臣道地盘发生罕见天秤倒塌意外,致多人死伤,意外令人心痛,更令人心寒,到底人命何价?
来稿作者:张之昭
2019年7月17日,屯门翠鸣台地盘发生致命工业意外,该地盘原进行外墙拆棚工程,一名测量员被石屎击中头部重创死亡,两间涉事公司因违反《工厂及工业经营条例》、《工厂及工业经营(安全管理)规例》及《建筑地盘(安全)规例》的规定,被劳工处检控,在屯门裁判法院分别被判罚款6万元及4.5万元。
工业意外频生 劳工处“无牙老虎”
2020年7月20日,在九龙湾一个楼宇地盘发生致命工业意外,一名工人因触及一部电弧焊接设备的破损电线而触电死亡,四间涉事公司违反《工厂及工业经营条例》、《工厂及工业经营(电力)规例》及《工厂及工业经营(安全管理)规例》分别被判罚款1.3万元至6.9万元。
2021年7月22日,在洪水桥一个工业经营发生致命意外,一名操作流动升降台的工人将其装载进一辆货车内时,升降台突翻倒工人堕地严重受伤,于4天后离世,两间涉事公司因违反《工厂及工业经营条例》在屯门裁判法院各被判罚款6万元。
致命工业意外屡次发生,问题出现多方面。首先,劳工处对工程公司俨如“无牙老虎”,发生了致命事故,仅即时发出“暂时停工通知书”以确保其迅速改善违规情况及提出检控,另一边厢,部分政府工程则继续批出予涉及多宗违规的工程公司。
事实上,工程公司即使多次违规仍然无碍其后继续投得政府工程,以今次事故的安达臣地盘承达商精进建筑有限公司为例,根据劳工处网上《职业安全及健康定罪纪录》显示,过去两年该公司共有7次违反职安健条例而被定罪,当中包括没有设置及保持安全的工业装置及工作系统、没有采取足够的步骤防止任何人堕下,和导体未经绝缘及没有加以保护等等。
不过,房委会及房协却继续将多个大型房屋发展项目如位于东涌第100区的一个公营房屋发展项目,判予该工程公司负责,令人费解。更讽刺的是,房协在今年6月,与9个承建商和工程伙伴共同签署《香港房屋协会建筑安全约章》,推动建筑安全,当中包括今次事故的工程承建商。
笔者认为,政府理应将职安健条例违规纳入评标书的一大重要准则,跨部门协商、更高层次解决根本问题,而非再抱著“价低者得”的狭隘思维,妄顾为市民提供安居的地盘工作者安全。
另外,前线工人及判头安全意识不足,甚至出现一时求快,没有配戴安全带或比略了职安健的重要。现时要在工地工作,必须报读强制性基本安全训练课程,工人可以获得如何配戴安全带及基本职安健的安全知识。不过,据笔者了解,实际上在工地有的工人图方便未有配戴安全带、有的管工则怪工人配佩安全设施,以致延迟工作。虽然劳工处多番强调已加强巡查及教育工作,但从现实层面,工程赶工却比一切职安健的措施更重要,造
根据现时《工厂及工业经营条例》的一般责任条款规定,雇主必须为其雇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作业装置及工作系统,违反有关规定,一经定罪,最高可被判罚款50万元及监禁6个月,翻查近年已完成法律程序的致命工业意外,可见即使被检控到法庭,罚则最高平均亦不超过7万,对动辄过亿的工程费用,对承判商算是一个沉重“教训”或合理罚则吗?
判罚低对大型承建商阻吓力不足
立法会正审议《2022年职业安全及职业健康法例(杂项修订)条例草案》,以修订尘封28年及25年的《工厂及工业经营条例》及《职业安全及健康条例》,修订建议将可公诉罪行的最高罚款额订为1000万元,法例亦将列明法庭在量刑时须考虑被定罪单位的营业额,从而根据它们的运作规模判处具阻吓力的罚款。委员会将于本星期五(9月9日)续议有关条文,并跟进公众意见书。
部分意见书提出按营业额量刑为不公平,也有提出意外非全由雇主所致、工人也需负上安全责任等,令条例要完成三读通过似乎仍是阻力重重。笔者认为,这类说法正正反映承建商对工业意外承担不足,以营业额作量刑考虑,皆因过去判罚一般较低,若果以中小型承建商的判罚额,对应大型承建商,对大型承建商到底有何阻吓力呢?而意外成因多种,但意外最终受害者往往就是工友,重则致死、轻则要牺牲短期工作时间养伤,甚或影响到日后工作能力,不过,却有声音反建议要弱势工人自行承担责任,欠缺对社会承担,是现今社会可承受的凉薄吗?今次事故是社会一个沉重教训,盼望也是最后一个血的教训。
作者张之昭是前传媒工作者,现从事公共政策研究。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