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论坛.邵家辉|积极应对极端天气灾害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本港天文台在7月24日录得36.1度,为138年来最热7月天。不但本港如此,其实整个北半球目前都正遭受热浪侵袭。极端天气所带来的灾害绝不只是等天气转凉就会自动消失,当局不能置若罔闻,务必做好一系列应对工作,以免更多次生灾害的发生。

来稿作者:邵家辉

首先是针对酷热天气本身。虽然现在有夜间避暑中心,但开放时间只是晚上10点半至第二日早上8点。当局应考虑延长避暑中心的开放时间,让一些家中没有冷气的㓥房或基层住户有地方消暑,挨过这段最辛苦的时间。香港身处亚热带地区,每年多少都会面临高温天气,当局可考虑设定成固定机制,在全港18区遴选一批设施用作临时避暑中心,每当气温高于某个温度就开放。现在虽然也有一些人会前往商场、图书馆等设施避暑,但这些地方的初衷并非如此,并不方便长期逗留和休息。

其次是疫情的风险。高温之下,去海滩或泳池消暑是不少人的选择,但玩水自然不能戴口罩。与此同时,高温之下,戴口罩无疑令人更加不舒适,因此近期不少人在公共场所也开始不戴口罩或者露出口鼻。这必然会大大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但又不可能就此关闭海滩和泳池,当局应当严格控制入场人数,降低传播风险。同时要加强执法,对于在公共场所不戴口罩或不妥善佩戴口罩者,要实施具阻吓性的惩罚措施。

再次是最大的风险,可能是环球粮食和能源危机引发的恶性通胀。由于俄乌战争,今年全球的粮食产量本就显著下跌,现在又遭遇极端天气,严重影响了收成,食物价格将持续上升几乎已成定局。同样是由于俄乌战争,能源因高温下发电需求激增,导致本已开始回落的油价有所反弹,大大增加了发电成本,电企加价压力不轻,对民生和工商业经营均构成压力,当局宜密切留意相关事态发展,拟订应对措施。

近年全球极端天气出现的次数愈趋频密、范围越来越广、持续时间越来越长,主要原因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暖化,长此下去,对人类造成的危险和影响将愈来愈大。全球气候变化,香港肯定不能独善其身,而要改变这一局面,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是重要一环。作为地球一份子,香港也责无旁贷,全体港人应更积极参与减排减碳行动,为环保出一份力,同时也是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之举。

作者邵家辉是立法会议员(批发及零售界),自由党主席。文章的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