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热下为官者的责任自觉

撰文: 汤文诗
出版:更新:

连日酷热天气,午后动辄37度、38度,留在室内自是避暑之策。商场有着凉快的冷气,还可以找一间店舖叹杯冻饮。有钱一点的人甚至乎由家里到私家车,由私家车到商场,由商场到办公室,不难廿四小时、全天候都留在室内冷气地方。对于他们,酷热天气就是一个气温数字。

但对于另一些人,他们住在㓥房,可能连一部正常的冷气也没有。社区组织协会的调查指出,不少㓥房和天台屋比起室外还要热几度。他们干活的是户外的体力劳动工作,有些人甚至乎在烈日当空下还为着那一元几角在拾纸皮。对于他们,酷热天气可能足以关乎生死。

提醒与指引不足解决根本问题

我们的政府当然不是什么也没有做。天文台发出酷热天气警告,提醒市民要预防中暑;卫生署建议补充大量水分;劳工处提醒雇主要提供清凉饮用水,减少雇员体力消耗;民政事务总署开放夜间临时避暑中心。但想到香港有多少万人住在㓥房,廿四小时、全天候承受着酷热的煎熬,为了糊口只能继续在烈日之下体力劳动,政府这些提醒、这些有限度的避暑中心也只能说是杯水车薪。

“所有动物生来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天时暑热,有些人丝毫无影响,有些人却首当其冲。甚至当我们愈来愈凉快的时候,是否同时间也在增加温室效应,令那些酷热的人更酷热?社会科学有所谓马太效应,也就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现象,原来这也不止在财富分配的层面发生。

这样说不是要反对开冷气。毕竟并非人人也是林超英,酷热天气的确难熬。但是我们的社会对那些弱者、贫者有多少的关顾,要他们承受着多少本不应该承受的痛苦?常说“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其对于弱势群体的态度”,那么香港又有多少文明?我们的环境及生态局局长、医务卫生局局长、发展局和房屋局局长、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对于汗流浃背、终日未必能一尝冷气的劳苦大众有何责任自觉?司长和特首对于香港基层生活之难又有多少恻隐之心?

社会制度应该是公平公道

一个理想的社会是公平和公道的,我们不应因为“非战之罪”的不幸遭遇而被变相惩罚。就好像一个人生来行动不便是不幸而不是他的过错,我们要做的是提供斜路,让他也能够平等地到达相关地方。相反,一个只有楼梯的社会不但是在变相惩罚这个人,也是高傲地忽视了自己得来的变相优势,还以为那是自己凭努力而来的成就。

后者若然听起来可笑,那么我们的社会或许的确可笑。多得佛利民以来的放任资本主义,香港竟不少人以为贫穷只是不够努力之果,富有是他们的个人成就。或许也因为这样,我们的社会贤达对于基层、对于㓥房户、对于清贫学生,始终摆脱不了一种自上而下的援助心态,而没有看到社会制度的不是,也没有看到社会对弱者、贫者的亏欠。

包剪揼之为人沿用多年,因为它是公平的,包、剪和揼的机会均等,没有一个事先占优。试想像如果其中一方总是处于劣势,这样不公平的游戏谁又会愿意玩下去?终有一天,劣势的一方也会发难,用激烈的方式寻求全盘推翻,重新制订游戏规则。历史上的革命就是这样发生。而有智慧的人会懂得在革命发生之前,以彻底的改革来重新寻求平衡。也唯有一个公平和公道的社会,才是一个真正繁荣稳定、由治及兴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