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5元未足让香港长者安享晚年

撰文: 汤文诗
出版:更新:

社会福利署周一(20日)宣布长者生活津贴将于今年9月落实合并,约五万名正领取普通津贴的长者将可每月额外获发995元,与高额津贴长者一样领取3,915元。合并长生津是前年1月政府十项改善民生新措施之一,称“着力回应社会上照顾基层和弱势社群的诉求”,但拖至特首林郑月娥在完结任期前才能宣布落实日期,过程未免太长。

当时香港身陷反修例风波,各界自会解读政府举动为纾缓社会怨气。但不论动机如何,金额跟日常支出相比仍是“到喉唔到肺”,也不足以回应社会诉求。乐施会在本月发表《年长人士及长者贫穷与就业问题研究》,受访的65岁以上有工作的长者,每月开支平均约4,220元,当中房屋和医疗开支约1,100元,占比约四分之一。假设退休长者的开支相若或稍低,一人每月3,915元,加上近年每年多发的一个月或半个月金额,也只能说是仅仅糊口。只要房屋和医疗开支稍高,他们就会入不敷支,要依靠积蓄或子女亲人的支援。

可是,积蓄和家人支援不是必然,而长者积蓄会随着时日减少,亦会被飊升的通胀加快蚕蚀。那边厢,申请长者综缓又要面对严格的资产入息审查,令不少有需要的长者却步。因此,长生津成了中下阶层的安全网,而金额仍需要调升。

批全民退保不可行 但长生津也难永续

偏偏政府许下改善长生津的承诺后,却因为内部“计唔掂数”而折腾一番,由前年初到今年9月才可落实。简言之,政府一度计划进一步调升资产限额,惟此举会增加年度经常开支50亿元,在去年6月回复立法会质询,指要先评估政府整体财政状况才有结果。最后,根据社署在周一公布的文件,政府只是把普通长者的资产收入限额跟高额看齐,从而抑制了领取数目的增长,新增经常开支预料增加14亿元至314亿元。

政府即将合并高额与普通额的长生津。(资料图片)

政府有责任顾及长远财政承担,而事实上,单靠税收支撑长者退休支出实难持续。回想十年前,民间建议政府、雇员和企业三方供款设立不设审查的全民退休保障,原意就是分担政府财政。政府委托社福学者周永新与团队估算,若以2013年开始供款,派发起点为3,000元,计划可持续至最少2041年。政府则批评包括周永新的免审查方案财政不可行,坚持有资产入息限制的长生津,同时鼓励长者善用年金、人寿保单逆按揭和安老按揭增加流动资金。

过了十年,申请年金、安老按揭的长者只占一小部分,长生津的开支显著上升,只以资产入息审查限制上升幅度,安老如意算盘仍未打响。更重要的是,现在不肯加税支持福利和其他政府开支,正正自制财政困局。

高额长生津是对有经济需要长者的扶贫措施,与全民退保不可相提并论。(资料图片/郑子峰摄)

现金福利不能取代服务

要批评政府的安老政策,绝不止于长生津和其他福利资助的再分配,还有医疗和照顾服务的匮乏。长者要数以年计轮候医院专科门诊新症,资助安老院舍宿位,即使是轮候资助家居照顾服务动辄要一年。本届政府资助宿位数目虽然上升一成多至约3.2万个,但劳福局局长罗致光曾坦言只是追落后。

诚然,政府即使可向私人市场和非牟利机构购买服务,前提是市场有足够且具质素的供应。事实是有地区缺乏照顾个别病症的社福机构,申请者有资助也难就近获得服务,部分服务也要求申请者共同支付每月数千元宿费,对家庭财政压力也不轻。周永新直言医疗和照顾开支已到达“瓶颈期”,担心政府资源难以为继。

新政府即将上场,现任劳工处处长孙玉菡将升任劳福局局长。在劳工范畴,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黄国赞扬孙玉菡“有心、肯做事”,愿意与劳资双方沟通解决问题。希望“有心、肯做事”的作风能伸延至改善长者福利范畴,带领政府应对“高龄海啸”。即使全民退保需时商讨,政府也要趁劳动人口仍在高位之际,改革公共财政,游说劳资双方增加征税收,应付长生津和各项安老福利和服务,共同分担照顾长者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