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和他的团队
候任特首李家超周六(28日)到北京领取国务院委任状之前,必然就司长、副司长及局长等主要官员的人选已有个想法,报请中央官员考虑。而不用中央政府任命、仅由特首决定人选的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由于他们有份协助特首决策,李家超肯定也会慎重考虑人选。
四朝元老陈智思日前表示“是时候让新面孔令市民看到希望”,罗范椒芬亦指出“我已经当了10年行政会议成员,应该让位给年轻人”。若论年资,史美伦乃是跟陈智思同年进入行政会议,李国章、周松岗等也跟罗太一样是2012年起在任。行政会议将会大洗牌,已是几可肯定之事,问题在于“新面孔”和“年轻人”将会是谁。或者说,应该是谁。
行会要看社会整体需要
港英年代,港督委任不少商界领袖进行政局,如汇丰的沈弼和怡和的纽壁坚,还有工程师出身的钟士元、太古高层邓莲如等。回归后行政会议沿袭旧制,《基本法》规定除了政府主要官员外,特首还可委任立法会议员和社会人士成为非官守成员。梁振英在任非官守议员召集人的时候曾经指出,非官守成员是以个人身份加入行会,虽然他们根据对某个背景、行业的认识提供意见,但要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而非代表特定的政党或者利益团体。
初衷虽好,现实不无落差,行会多年来有予人“箍票”之感。以现届行会为例,其组成“刚好”包括了民建联、经民联、自由党和乡议局的一名立法会议员,还有工联会荣誉会长和建制派班长在其中。2019年第一场反修例百万人大游行后,全体非官守成员发声明支持如期二读,自由党据指更是在身兼行会成员的张宇人牵头下才发出声明支持修例,反映政府似乎的确以为可靠行会成员来拉拢支持。
不论如何,在政局新时代的今天,立法会没有泛民主派的反对声音,政府架构重组、工程超支拨款等审议过程中,亦尽见现届议员的配合,特首实在再无“箍票”的需要。反而正因为香港目前亟需经济结构转型、社会制度改革、满足民生所需,李家超更应该按需要委任熟悉经济产业、扶贫、公共医疗体系等范畴的专才进入行会,协助展开全面的改革。
特首与政务官之间的司局长
至于司长、副司长及局长,人选更加关键。毋庸讳言,李家超只曾任政务司司长不足一年,此前一直只管保安事务,对经济及社会民生的主事经验不多。在局长以下的常任秘书长则为为熟悉政府运作、政策制定过程的技术官僚,是执行型而非决策型。居于中间的局长因而绝不能又只是“半桶水”,也不能是被动地等待指示,而必须对经济及社会改革有真切的理念及有充份的认识。李家超曾经比喻特首为乐团指挥,不必事事皆做,而是让成员各展所长。问题就在于他找来的是否大提琴、小提琴、单簧管、双簧管等的一流乐手,抑或只是泛泛之辈。
诚如立法会前主席曾钰成近日接受《香港01》访问时提及,现在的政治条件有利于集中处理深层次矛盾,李家超必须有更具体的施政目标,“中央说香港要由乱及治,由治及兴,你就要‘兴’给所有人看”。以李家超的政纲和发言、新政府的架构等来说,我们未见切实的改革迹象。李家超的团队能否给社会一个惊喜,让人看见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