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公务员“铁饭碗”心态 由有效评核首长级做起
立法会周一(16日)召开公务员及资助机构员工事务委员会会议。公务员事务局长聂德权预告,政府将为首长级公务员的考绩制度成立内部工作小组,检讨并引入更多元化的评核方式。期间不少议员都提出应尽快引入关键绩效指标(KPI),而且薪酬应与表现挂勾。部份议员更引用以往政府部门种种令人咋舌的表现,包括今年4月食物环境卫生署透露去年政府已投放逾7亿元予食灭鼠工作,惟年内仅能捉6.7万只老鼠,每只平均开支换言之高达逾万元,说明政府内部“铁饭碗”心态严重,有必要尽快更新表现管理制度。
聂德权日前表示会检讨做法,但强调首长级公务员的考绩安排不应直接与提供的服务挂勾,亦不会以量化的方式去衡量部门工作表现。这种即使局长念兹在兹地引述全国政协副主席夏宝龙对“爱国者治港”管治能力提出了“五个标准”,市民仍然或会质疑,到底政府是否有决心建立出一支“善于为民众办实事”、“善于履职尽责”的公务员队伍。若然没有一套积极进取的职效考核办法其实就只会把政府内部一些怠职的问题继续积累,最终容易变成更严重的管治问题,影响香港社会的稳定。目前已是大刀阔斧针对改善的时候。
旧酒新瓶无助提升公务员质素
可惜指标化的机制将不会被纳入目前正检讨的首长级公务员考绩安排,而且大部份首长级职位仍会维持以内部晋升为主,令人担心难以提升整体公务员的工作表现。而即管聂德权在会议形容表现持续欠佳的公务员会被要求离开公务员行列,但从2021年公务员人事资料统计来说,因革职或被政府终止服务的公务员实际上就只有43人。如果评核方式的检讨仍维持以“多元化”为大方向,而不集中研究可以怎样循数字化的方式向各级部门首长问责,并把问责的文化逐步扩展到各级公务员之中,公众很难放心未来的考核制度能为公务员团队注入动力。部份议员批评政府方向仍维持“旧有框架”,其实不无道理。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公务员团队欠缺有效的问责机制。根据《公务人员(管理)命令》,常额编制公务员基本上只会在涉及“行为不当”、“擅离职守”和“被裁定犯了刑事罪行”的情况下才终止聘用,而且需要经由行政长官决定或走过研讯的程序。政府内部欠缺有效机制惩处表现欠佳的部门首长,更遑论用具体的绩效指标推动整个政府服务提升。而公务员体系的稳定性和士气虽说都是特区政府维持有效施政的关键,但如果公务员连提供优秀公共服务亦不能做到,市民又怎能对政府解决更多深层次社会矛盾寄予厚望。
在这个时候,政府须要检讨的不独是公务员的考核方式,亦要从根本审视公务员的性质,积极考虑应如何引入问责机制,让公务员团队亦是“有权有责”的管治团队,接受社会监督监察。
能否建立公务员团队的使命感至为关键
要提升公务员团队的表现,其实不论政府抑或公务员本身都不能忽略建立“使命感”的重要性。政府在选拔任用公务员人才时,尤其是部门首长,除资历和经验外,更应考虑有关人选是否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己任。如果人选往往只求独善其身,不敢迎难以上,甚至不愿花时间心神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无论职效考核办法如何仔细,最终亦只会所托非人。所以政府未来在公务员学院的设计和训练便变得尤其重要,特别是如何建立公务员团队的使命感,积极地培养出爱国爱港、忠诚、专业、高效、善于作为、勇于担当、勤政为民的管治团队。
至于作为公务员本身就更不能只视公务工作为一份薪高粮准的职业。特别是负责制定政策的高层公务员,他们每日处理的更是涉及市民日常生活的公共政策,如果事事都只求满足职效评核,而未有贴地气地理解市民需要,最终亦只会难以摆脱官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