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清零但也探讨开放
疫情防控是中国当下面对最严峻的问题,其影响不单涉及到人民健康、社会稳定,也对经济发展影响很大。在“动态清零”的整体目标下,中国仍然对疫情采取严防严控,但在此同时,不少内地的科学家却正在积极思考如何开放的问题。
近日,内地知名呼吸病学者、对抗击疫情有莫大贡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国家科学评论》的一篇英文文章广泛流传。钟南山指出中国内地不能长期追求动态清零,必须思考如何为开放做好准备,并列出了加强疫苗接种、研发标靶向药、采用抗原检测、研究更有效的防控管理法,以及以指定城市或地区进行试点研究病毒流行特点等五项建议。
探讨开放并非唱反调
事实上,钟南山并非内地近来讨论开放的唯一一人,中国疾控中心前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早前就提出中国要有自己的开放时间表。乍听之下,这些疫情专家的讲法好像与当下中央政府强调的“动态清零”政策方向唱反调,不过其实两者并没有矛盾。清零是当下的政策,但并不可能永远持续,必然有终结之时。如果在这段时间只顾于清零,而对开放什么都不准备,那开放之时大部分民众得重新经历过疫情,将带来很大冲击。因此,坚持清零是为了做好准备开放,而愈是希望能平稳开放,就要善用时间。
正如钟南山在第一点提到,内地70岁以上人口的疫苗接种率仍然明显低于80%,香港的接种率则更低。如果一味只讨论清零,而忽略了之后如何开放的问题,那将是短视的政策,清零甚至会如一些西方媒体所谓,愈走代价愈大。因此,探讨开放是中国所必须面对的严肃问题,不能因为当下中国仍采取清零的防疫方针,便去攻击那些探讨开放的人。
香港也须准备开放
香港第五波疫情目前稍为得以控制,每日感染人数终于跌回三位数,每日死亡人数也下跌到低双位数。我们当然不应该因为疫情略为受控,便放下了警戒心,但这并非指香港不应放宽防疫措施。经历了两个多月的严防后,香港人和经济都急需要略为放松合乎情理。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才能有秩序、有准备地走向开放,而非“躺平式”接受不得不开放的现实。
钟南山所建议个五个点中,有不少也可为香港所参考。例如,接种疫苗始终是最重要的环节。我们早就指出,去年夏季后疫情受控,因此政府便没有加强疫苗接种的政策,结果自去年9月至今年1月间,接种人数一直停滞于六成左右。现在疫情又有受控的倾向,但不应再犯上同样的毛病,而是应该利用时间继续努力推广疫苗接种,尤其是长者、第三针及第四针的加强针等都必须尽快推广。其次就是,香港在疫情期间收集了不少数据,也应该加紧研究这些数据,强化与内地的沟通,一起研究更有效、对社会影响更少的防控措施。只有做好准备,我们才不至于面临一个更严重的第六波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