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医疗体系崩溃 预算案须根治问题
第五波疫情严峻,本周四(17日)新增确诊6,000多宗再创新高。公营医院爆满,估计仍有数千至上万名市民在等待入院。医疗资源缺乏,有确诊市民要通宵在医院外轮候,情况令人伤感。
其实在未有疫情之前,香港的医疗资源本已匮乏,不少病人轮候公营服务时间动辄上年,即使私营医疗服务亦见紧张。当下疫情爆发,只是进一步暴露了医疗资源不足的严重后果。借此教训,政府在快将公布的《财政预算案》中,应该推出更有效的政策措施根治问题。
疫情下医疗系统崩溃
消防处助理处长(救护) 吴孝铭及医管局员工阵线主席陈国诚周四(17日)接受电台访问,分别指出在疫情期间,救护车服务及医管局员工都面对极大的工作压力。
吴孝铭指救护车服务已启动应急程序及征用未受训完成的人帮忙,但救护员和车辆仍然紧缩,无可避免影响服务。而陈国诚则指香港本来的医护人手就不足,在疫情大爆发下更严重,不少医护都日以继夜工作,夜更医护更要5到6人处理100名病人。而由于病床不足,不少病人得在公立医院外轮候。
香港医疗资源短缺已经是积累日久的问题。以最重要的人手医生为例,香港每1,000人口中仅得两名医生,人均医生比例远落后于其他先进地区如新加坡、日本、德国等。食物及卫生局的《医疗人力推算2020》预期,2030年及2040年分别会短缺1,610名和1,949名医生,可见问题将长期存在。
疫情之外须有长治之法
中央政府近日高度关注香港疫情,并已派国家卫健委副主任王贺胜至深圳组织协调内地医疗资源赴港救助的工作,第一批内地支援香港抗疫流行病学专家组以及移动核酸检测车周四(17日)已赴港。疫情有燃眉之急,政府应该积极安排并善用内地医护帮忙。不过疫情终有一天会过去,而香港亦不能总是依赖内地医护,得有长远计划缓解本地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政府过去几年已增加了几百个本地医科生学额,由2005至06学年的250名增至最新的530名。而且去年亦已成功通过了《2021年医生注册(修订)条例草案》放宽了引入外地培训医生的条件,算是缓和了问题。不过这些措施仍然不足以解决问题,正如上面所引的资料所指,至2040年香港仍欠近2,000名医生。
面对疫情的教训后,我们都不应再轻视医疗短缺对社会的威胁。在下星期将公布下个年度的财政预算,政府应该更大胆地投入资源改善医疗人手供应、公立医院环境等。假若现在政府的财政结构无法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政府更须考虑是否要进行大改革,将现在的自愿医保改为全民强制。而市民也应明白,欠缺医疗资源最终吃亏的将是自己,应该积极讨论如何合理地增加公共财政的能力以应付医疗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