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委会是时候考虑重启回购居屋
房屋委员会的居屋第二市场、“绿置居”屋苑与租置计划屋邨去年合计有3,617宗二手成交,创下了2000年以来的新高。而且在踏入新一年不足几天后,近日据报天水围天盛苑亦已录得新一宗未补价二手成交,以呎价8,277元卖出一个由原业主持有的中层650呎单位,帐面获利442.4万元或4.6倍。
事实上在这20年间,各类资助房屋交投一直都在持续增加,总计成交宗数更由2002年每月平均180宗,升至去年的每月平均301宗。至于今年刚刚出现新交易的天盛苑,同一屋苑个别单位于2003年二手成交的呎价曾低于1,000元,到去年9月却有高层426呎单位得以逾万元呎价成交。
旧有居屋炒风犹存
除了天水围天盛苑之外,其他旧居屋屋苑的二手成交呎价亦是不断上升。以1996年落成入伙的将军澳显明苑为例,单位呎价就由2002年10月的1,203元,暴涨6.3倍至2021年11月的7,618港元;至于有私人机构参建的香港仔南涛阁,单位呎价也是由2002年5月的1,800元,升至2021年2月的12,031元。两者增幅都跑羸了同期B类单位售价指数升幅的5.9倍。
为应对有人借助资助房屋投资谋利的问题,当局早前公布将会收紧未来新居屋项目的转让年期限制,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更称这样是贯彻自己“一贯的理念”,亦即“房屋不是简单或普通的商品,是用来居住,不是用来炒卖的”,但有意见则认为相关措施反而可能导致不受规限的旧有居屋更受市场追捧。
其实审视资助房屋交投纪录走势,可以看到公营房屋政策走向与相当市场的炽热程度存在很大关系。譬如2003年停建居屋,第二市场月均成交数便立刻飙升至200以上,而2013年开始推行“白居二”,次年的成交量便急增约四成。另外一个类似的转捩点,还有房委会从2007年起停止回购居屋,同年成交数字随即上升近半之多。
恢复回购宜提议程
根据时任房委会资助房屋小组委员会主席吴水丽的说法,当年决定拒绝回购申请是要“在居屋剩余单位全部售出后,彻底解决以往遗留下来的问题,也可免除房委会购回和持有单位的财政负担”。不过当局复建居屋到今已达十年,处理“货尾”单位之事近年时有所闻,房委会按理也不应该再用相同理由来拒绝承担回购责任。
况且过去房委会的回购机制,尽管增加了其行政成本,但能确保公共房屋资源转让必然完全使用原价进行,不会沦落为任何业主的生财工具。反观今天当局总强调现行政策改成以拒绝回售申请及提名他人接受转让为惯例,景泰苑等“绿置居”项目更明言“业主须自行自费物色合资格的买家去向房委会申请提名”,仍有机会出现让买、卖双方透过其他渠道交换利益的情况。
第二市场炒风毫无疑问愈趋炽烈,延长新居屋转让年期限制毕竟只是第一步,长远来看依然需要有其他措施逐步处理旧居屋的问题。重启房委会回购居屋在这方面正好可以作为下一个中间站,既可以向市场传达出明确抑制凭借资助房屋牟利的讯息,但又不致对第二市场作出即时的强大冲击,当局与社会应该认真检视和研究此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