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铁甩车门勿甩责任 意外证替代交通之需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港铁近年发生的意外,大大小小不计其数,但行驶途中飞甩车门则是罕有。管理层说事故肇因是灯箱组件移位,但这亦不能把责任只推卸在承办商,港铁始终有最终监督责任。意外导致港岛北交通瘫痪三小时,亦证明单一铁路线运载市民的风险,政府须继续改善该处的集体运输系统。

港铁指铜锣湾站西行的月台隧道有广告灯箱组件移位,在周四(2日)傍晚六时多,一列列车行驶途中,头卡车门与组件碰撞,导致车门飞脱。港铁排除与列车有关,并指广告灯箱由承办商处理,而涉事灯箱对上一次更换广告是上周四(25日)。港铁会从灯箱设计、运作和更换广告过程,以及本身状态三个方向调查。

港铁开记者会交代“甩门”事件。(陈傲淇摄)

灯厢安全也是港铁责任

广告承办商的责任难逃,但港铁也不能置身事外。一来,灯箱位处隧道,港铁理应确保灯箱稳妥,以免妨碍列车行驶。二来,即使港铁外判了广告处理的工序,也不能删减监督。港铁平时有否定期派员专责巡查或抽查灯箱?即使没有,机构曾提及轨道巡视员会每周两次目视检查路轨,那期间会否检查灯箱?凡此种种,港铁务必向政府和公众详加汇报,并提出方案防止事故重演。近年港铁事故层出不穷,小则车厢冒烟、讯号故障,大则出轨、工程延误,管理层事后均表示会严肃跟进,但结果竟然是更多意想不到的事故,怎教市民对铁路服务有信心?

意外正值下班繁忙时间,人流拥挤,一般情况下,不少乘客倚门而站,最后没有乘客堕轨实属万幸。伤亡避得过,但交通瘫痪注定难避。鲗鱼涌至湾仔来往服务暂停近三小时,巴士、电车和小巴加上港铁接驳巴士也未能应付突如其来的客量。

铁路事故突显路面运输之必要

无可否认,铁路能够同一时间接载大量乘客,尤其适合香港这类人口密集的都市,但现时的铁路线已告饱和,难以应付额外需求。交通运输应该有多手准备,针对港岛北的状况,政府可以考虑新建替代铁路线,接驳会展和北角,究竟是以往提及的北港岛线,还是近日提及的北环线南延则可再议。

短期来说,政府要加重巴士、小巴和电车这类路面集体运输的功能。官员必须明白,路面集体交通工具不是“呼之则来挥之则去”,它们要在突发事故出动疏导,平时亦要维持一定服务,以养活车队和司机。因此,运输部门不可盲目落实铁路为骨干政策,扼杀其他运输工具的生存空间,反而要促进它们发展。单是政府打击违泊、减少私家车用量,足令它们履行任务,准时畅顺载客来往目的地,从而吸引市民乘搭。要化铁路意外为好事,还望港铁和政府吸收教训,进而改善运输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