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前瞻|文化及体育局大有可为
过去一年,世界各地都受到疫情冲击,无论其经济体实力如何强大亦难免遭受波及。然而在金融、商业贸易以及运输物流等传统经济行业难以独善其身之时,文化与本土旅游产业却悄悄地吹起了一阵革新之风。内地在3月时通过十四五规划时,亦明确提到会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前特首梁振英曾于任内提出设立文化局,但最终因拉布而告吹,时至今天,香港又是否准备好搭上这条文化船,乘风起航?
近期香港本土文化产业发展的利好消息可谓一浪接一浪。首先西九文化区视觉文化博物馆M+将于11月12日正式开放,届时将有现场展演、讲座、导赏团、工作坊、放映会及线上活动等予市民一同共赏。其次,根据艺术市场调研机构ArtTactic的数据,香港在经济环境因素恶劣底下,成功逆流而上成为世界第二大当代艺术拍卖市场。
文化发展蓬勃 产业经济可为
2021年施政报告将于10月6日发表,政府早前曾展开多场公众咨询,以听取各界对不同事项的意见。而特首林郑月娥出席第二场《施政报告》公众咨询会时,就指出社会有共识要成立政策局推动文化工作。现时对于拉布已有对应措施,未来推动良政善治之后,相信是成立文化及体育局的良好时机。
过往文化事务被归纳入民政事务局的工作之中,但民政事务局核下工作范畴众多,包括“青年发展、社会和谐及公民教育”、“地区、社区及公众关系”及“康乐、体育及娱乐事务牌照”等,容易分薄市民对文化政策的关注。翻查民政事务局有关文化政策,当中只有文化交流项目提及“粤港澳文化合作”是与中国文化有直接关联,但纵观整体政策对于如何提高港人的中国的身份认同并无明确目标及方向。
文化工作除了有助凝聚香港人包括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推动中国文化外,亦可以成为产业,为社会带来经济效益。在缺乏政策局的主导下,目前不少文化项目只得外判负责。就以中环街市为例,经活化后重新开放吸引大量人流,唯市区重建局及华懋集团的共同管理和营运方针明显以商业活动为主轴,对于建构文化或港人身份认同似乎非政府关心之内。
延续奥运热潮 政策局落实“三化”
另外,早前东京奥运令市民对本港运动员关注亦与日俱增,政府应好好把握港人对于运动的关注,重点发展体育,以达致普及化、盛事化及精英化。故此,政府可以考虑将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旅游事务署、知识产权署及香港电台一同拨入文化及体育局当中,并增设体育事务署,专责处理文化、相关传播与普及与体育事务。
设立文化及体育局不只能提升香港的软实力,亦有助连系两地整体发展,更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政府要学懂消化大众意见,再提出新思维,同时尽力做好政策落实工作,以回应市民期望及对中央政策作出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