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界成共识 规划理念要清晰
经民联及民建联主张发展新界北成为香港的新中心,民主党要求政府收回新界棕地以兴建新市镇。可以说,发展新界已成社会主流共识。但发展新界的规划理念是什么,指导原则应为何,却似乎未见弄清。
行政长官下周三(10月6日)将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据闻林郑月娥将提出多项增加土地供应的措施,包括:
将新界北河套区部分湿地并入古洞北发展区;
降低新界“祖堂地”的转售门槛;
与发展商以公私营合作模式开发新界农地;
利用绿化地段建屋;
及将葵涌码头迁往屯门新填海土地,腾出市区临海地皮以建屋。
显然,发展新界土地已成为主流共识。尤其是9月上旬中央政府发表《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将前海合作区总面积扩大七倍后,愈来愈多建制声音支持发展新界北以与深圳发展对接,建设“港深合作经济带”云云。
不能只有房屋没有经济
与深圳发展对接诚然重要,但即使撇除此因素不看,发展新界本身对香港规划亦有着重要意义:解决发展分布不均的问题。众所周知,香港经济发展过份集中于维港两岸,即使在“起动九龙东”后观塘的经济活动增加,也无办法从根本拉松香港的发展分布。结果不但令港九寸金尺土、人多挤逼,亦令大量市民每天要从新界区费时通勤,不符合经济效益。
居职分离的格局亦是我们过往反对桂山岛计划及明日大屿的原因之一。因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填海乃无可厚非,但明日大屿的核心原则仍然在于以维港两岸为经济活动中心,只是以新填海区为居住之地,通勤问题无法根本解决。相反,我们主张发展新界北、将洪水桥提升至商业中心的规模,有望在新界区提供就业机会及制造经济活动,解决居职分离的困局,同时间消弭通勤、港九寸金尺土等问题。
若然不从此理念的角度作通盘规划,只求在新界兴建大量住宅,容易产生类似天水围般有房屋没经济的局面。古洞北、洪水桥、屯门南及元朗南新区将相继落成,人口不断增长,但目前可预期的就业机会增长严重落后,只能靠交通配套接驳市民往市区就业。
黄伟纶:将有新界北整全论述
既然在与深圳发展对接的政治正确下,建制派以及政府均愈来愈重视新界北及新界西的发展升级,官员更应一并检视以往发展失衡的弊端。政府若把洪水桥定位作商业中心区(CBD),发展商业甚至创科等现代高增值产业,持续地提供足够的高增值就业机会,这计划不但有利于新界居民,更能裨益香港整体发展。
由此可见,发展新界不只是如民主党所说的兴建新市镇,不只是如建制派所说的与深圳对接,而是纠正香港规划失当、布局失衡的重要——及迟来——一步。发展局局长黄伟纶预告,新一份《施政报告》将会就新界北发展有“整全论述”。此“整全论述”到底有多整全,是否能交出明确的规划理念,社会必然会严肃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