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辩论翻炒再炒 议而不行无法解决问题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本星期一(6月7日),前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主席黄远辉出席环境咨询委员会后接受传媒访问,指出2018年该小组“土地大辩论”的报告显示主流民意并未支持郊野公园边陲建屋,因此相关方案优先次序排在较后位置。刚好在同一天,经民联又发布了《香港十年建屋计划》建议书,提倡先在元朗大榄及沙田水泉澳两个试点开发郊野公园边陲提供40多公顷的土地建屋,长远再把郊野公园总面积的3%即约1,329公顷土地改划成住宅用地。

不过,经民联的建议主要都是复述当年“土地大辩论”咨询时提过的方案而已。根据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在2018年4月的《增辟土地 你我抉择》公众参与活动书册,列入讨论的土地供应选项便包括中、长期“发展郊野公园边陲地带两个试点”与概念性建议“发展郊野公园边陲地带其他地点”,该两个试点即为前任行政长官梁振英邀请香港房屋协会探讨用作房屋发展可行性的大榄及水泉澳。

黄远辉(右)认为,土地专责小组报告反映未有主流民意支持发展郊野公园边陲地带。(黄金棋摄)

重提相同议题无限讨论

事实上,早于2017年5月港府公布邀请房协的时候,经民联的商界议员林健锋就曾表示郊野公园占全港总面积约四成之多,故此同意应该检视能否在生态价值不高、公众享用价值较低的边陲地带发展房屋。当时则有其他立法会议员斥责此举等同放弃保育生态价值较低的用地,或者要求官员先做好郊野公园以外土地规划改建房屋的工作,甚至质疑邀请非政府机构自费研究土地政策违反了法律程序。

但正如黄远辉所言,三年前“土地大辩论”收集了逾120万则对土地供应的公众意见,当中有两成以上是关于发展郊野公园边陲地带,并且以反对意见占极大比数。何况它们已经从“保育/对环境的影响”、“公众享用价值/康乐潜力影响”、“对下一代的影响”、“土地发展潜力”、“基建/社区的配套设施”、“提供土地所需的时间”等诸多角度辩论过相关方案,在今天本地土地环境未见大变的前提下,香港需要的不是耗时重新探讨同一个方案,而是尽快落实推行已有共识。

港府换届政策欠缺延续

归根究柢,发展郊野公园边陲的土地供应方案近日之所以会再被拿出来“翻炒”,原因恐怕还是上月梁振英在社交媒体重提他的开发郊野公园构思,以及批评现任特首林郑月娥于2019年叫停房协的相关研究。撇开郊区边地是否真的值得发展一事不谈,这种现象本身就反映了港府土地及房屋政策欠缺延续性,下届管治班子随时可以完全推倒上任政策,加上公务员团队行政办事效率又十分缓慢,两相结合之下自然严重不利那些需要长远时间推行的政策措施落实。

处理土地供应短缺已是刻不容缓,几年前“土地大辩论”也一早确立了应先行发展棕地、新界私人农地与填海等的方针,政府回应明明完全同意小组有关建议,不少议员其时亦表赞同,何解现时各方又要再次上演当年辩论戏码?如果来届行政长官换上另一位不同意小组报告的人,我们是否又要举行新一场“土地大辩论”?继续这样“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下去,香港土地供应问题实在难望有获得解决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