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手短缺增加 公营医疗更要扩张
本星期三(3月24日)的立法会卫生事务委员会会议上,政府汇报早前委托香港大学进行的《医疗人力规划和推算(以二零一七年为基准年):十三个须进行法定注册的医疗专员人员之人力资源差距推算结果和观察》研究报告,结果发现本港的医生、牙医、普通科护士、物理治疗师、医务化验师、视光师、放射技师七个医疗专业存在人手短缺问题。
根据港大研究推算结果,香港医疗体系于十年后的人手差距将包括1,610名医生、115名牙医、3,679名普通科护士、276名物理治疗师、153名医务化验师、366名视光师及59名放射技师,而且当中除了牙医能在2040年回复人手充足以外,其他六个专业的人手短缺情况此后还会进一步恶化。另外,比较2017年上一份《医疗人力规划和专业发展策略检讨》的推算结果,医生、普通科护士与医务化验师短缺情况都有所增加。
人手短缺问题不限医生
值得一提的是,今次研究提到护士短缺问题要较医生更为严重。比较港大推算两者于2030年及2040年的人手差距数字,医生短缺在此期间只增加了21.1%,但普通科护士却大幅提高37.5%。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在事务委员会会议上回答议员提问时也承认公营界别“医生现在的流失率当然是有些放缓,但是护士的那个流失率就仍然都是有继续是有流失的”。
许多业界人士甚至认为港大推算低估了各个专业的人手短缺程度。护士协会主席源志敏指出真正取执业牌照护士往往低于登记名册人数,医务化验所总会主席李伟振也认为相关推算并未反映私营化验所及私家医院化验部的人手不足,精神健康护理学院院长麦国风亦对关于精神科护士供应充足的估算有保留,可见实际情况或许还比港大推算严峻。
公营医疗体系必须扩张
况且无论医生抑或护士,两者在公营界别短缺的情况同样都很突出。港大推算2040年医生与普通科护士分别会出现1,949人及5,060人,当中属于医管局短缺的有960名医生和4,480名护士,亦即各自占去了49.3%及88.5%的医生与普通科护士人手差距。考虑到本港公、私营医疗体系已经存在人手及资源向后者倾斜的问题,相关数字足以表明公营医护短缺要比私营界别更为严重。
不过,陈肇始在会议上发言却依然给人坚持公营医疗人手短缺问题原因之一是太多市民使用公营住院服务及专科医生诊治的感觉,并且也没有直接回应议员提问如何提高公营界别相对私营界别医护人手比例的提问,可见港府至今仍未肯放弃将病人们推往私家医院就诊的算盘,而是继续想逃避让公营医疗体系承担大部分市民健康的责任。
医护人手短缺是无法否定的事实,而此一问题在公营医疗体系尤甚。既然政府今次委托港大的研究也发现情况正在恶化,主事官员就必须设法去改善问题,除了已在进行的海外医生注册及增加相关学额一类工作外,也应该开始考虑放宽护士考试、容许其他学生修读医护科目限制等其他方案,并且要在这个过程里继续增加吸引医护留在公营界别的诱因,扩大公营医疗体系所占比例,力图让公、私营医疗达致平衡才对。